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8630739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给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形成免疫组小鼠;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PSC是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等也能被诱导为iPSC
B.iPSC诱导过程无需破坏胚胎,自体iPSC移植时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C.空白组小鼠的处理是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D.由表中数据可知,DB7和iPSC两种细胞含有相似抗原,而MEF细胞不含有抗原

相似题推荐

【推荐1】肺炎链球菌属于非胞内寄生菌,其主要致病物质是溶血素和荚膜,人体被肺炎链球菌感染后,会表现出发热畏寒、咳痰等症状。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导致产生内生致热原(EP)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体温调定点上升,最终出现发热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产生 EP 作用于大脑,释放的介质通过调节体温调定点等引起发热
B.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处理肺炎链球菌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辅助性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D.细胞毒性 T细胞活化后随体液循环,识别并裂解被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细胞
2024-01-06更新 | 3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医学工作者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向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向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MPV入侵机体后,B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
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对hMPV的特异性识别
C.药物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抗体与hMPV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结合病毒并对其进行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2023-04-26更新 | 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DC)是黏膜组织中启动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类型,下图为肠道黏膜固有层 DC捕获抗原的方式之一,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肠黏膜上皮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DC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
C.DC摄取抗原后,细胞膜表面成分会发生变化D.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直接与抗原结合
2023-11-13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