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9 题号:1881268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科学家用不同放射性的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并开展相关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部,蛋白质没有进入。
材料二:根据同位素示踪的结果,新合成的双链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5-溴尿嘧啶(BrdU)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似,能够替代后者与腺嘌呤(A)配对,掺入新合成的一条DNA链中。用Giemsa染料染色,含BrdU的脱氧核苷酸链着色很浅(浅蓝色),与母链的着色(深蓝色)明显不同,会出现色差染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______分子,与细菌混合培养适当时间后,经______、离心,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放射性主要出现在______(填“悬浮液”或“沉淀物”)中。
(2)材料二说明,DNA复制的方式为______(填“全保留”“半保留”或“弥散”)复制。
(3)依据材料二,将洋葱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跟踪观察其中一个细胞(2n=16)处于第1、2、3个细胞周期时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完善下表。

第1次分裂中期

第2次分裂中期

第3次分裂中期

每个细胞中浅蓝色染色单体数

0条

___

___

所有细胞中浅蓝色染色单体总数

0条

___

96条


(4)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与DNA复制的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呢?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____________
2018-09-29更新 | 555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肺炎双球菌相比,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以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该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首先通过用含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上述细菌,可以获得__________的噬菌体。然后用获得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然后检测“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以及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35S和32P的放射性较低,而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由此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表明“被侵染的细菌”存活率保持在___________,通过该数据可以判断出,被侵染的细菌__________(“未”或“已”)裂解,否则胞外_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起着作用。
2019-10-04更新 | 55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下面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一)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1:R型活细菌+小鼠→小鼠存活;
实验2:S型活细菌+小鼠→小鼠死亡→分离出S型活细菌;
实验3: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十小鼠→小鼠存活;
实验4: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R型活细菌+小鼠→小鼠死亡。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中感染小鼠的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R型和S型,其中有荚膜的是____________(选填“R型”或“S型”)细菌。
(2)实验4中,从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够分离出______________细菌。
(3)如图为实验4小鼠体内R型细菌的增长曲线,请在图中绘出S型细菌的增长情况。
       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5)图2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6)赫尔希和蔡斯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_______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结合图2,两组实验的结果说明亲代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进入了细菌。
2017-06-12更新 | 2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