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9 题号:18887904
巫山淫羊藿为喜阴喜湿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及不合理利用,淫羊藿野生资源已面临枯竭。为进行人工快速繁殖,科研人员在10℃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氟啶酮、赤霉素(GA)浸泡巫山淫羊藿种子后,测定其发芽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A组GA浓度;B组GA浓度;C组GA浓度;D组GA浓度
(1)对某狭长山谷中野生巫山淫羊藿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采用______法选取样方,样方面积通常选取______。下表为取样调查所得数据,据此可计算该山谷中野生巫山淫羊霍种群密度为______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淫羊藿植株数

2

9

6

0

3

1

7

4

5

3


(2)对野生巫山淫羊藿长期过度采挖会使_____多样性降低,科研人员调查后预测其种群密度会继续下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施加的不同浓度氟啶酮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是______
A.促进             B.抑制   C.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氟啶酮为某种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抑制剂,该激素为______
(4)实验结果显示,仅施用G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该实验中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总是。
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1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2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变小。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200

0

50

160

100

200

180

0

170

270


①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你认识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合理即可)。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04更新 | 78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有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醇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________________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
(3)研究小组了解到: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③卵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下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

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I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
①Ⅰ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将Ⅱ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③尽管Ⅲ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022-06-13更新 | 901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格树的榕果由隐头花序(图1)发育而来。一个花序内着生若干小花,雌花成熟时吸引传粉榕小蜂前来传粉和产卵至子房,榕小蜂幼虫在子房内发育,子代雌蜂离开榕果时采集成熟花粉,寻找其它正处于雌花期的榕果。

(1)榕小蜂和榕树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榕树有雌雄同株和功能性雌雄异株两种类型,两类植株的花序结构及功能如下表所示。
花序结构成熟花粉雌花的子房
产生种子养育榕小蜂
雌雄同株有雄花和雌花+++
功能性雌雄异株雄株有雄花和雌花+-+
雌株只有雌花-+-
注:“+”表示有,“-”表示无
传粉榕小蜂产卵时,只有将产卵器通过花柱插入子房,卵才能在子房内发育为幼虫。试从花柱长短角度解释:①雌、雄株上的雌花功能差异的原因;②雌雄同株的雌花有的能产生种子有的能养育榕小蜂的原因。(任选其中一个,在答题纸标注序号并解释)
(3)关于传粉榕小蜂和榕树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传粉榕小蜂保证了榕树种群的繁衍
B.榕树保证榕小蜂繁殖后代所需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C.传粉榕小蜂可能倾向于分辨雌、雄株,找到与出生时类型相同的植株产卵
D.雌株通过模仿雄株的挥发物成功吸引传粉榕小蜂
E.雄株通过模仿雌株的挥发物成功吸引传粉榕小蜂
(4)2015年,在云南发现榕果中共存着传粉榕小蜂和一种新的欺骗性榕小蜂,欺骗者的花粉筐退化、花粉刷消失。进一步以雌雄同株榕树、传粉者及欺骗者为对象开展实验,甲组每个雌花中引入一个传粉者或一个欺骗者,乙组每个雌花中引入一个传粉者和一个欺骗者。各做三组平行实验,检测榕小蜂子代数量,结果如图2。

乙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依据实验结果,从进化的角度预测,新的欺骗性榕小蜂种群数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并阐述理由。
2022-01-15更新 | 11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