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7 题号:19160434
猴痘病毒可通过飞沫和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肌肉痛等。猴痘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研究者分别利用35S或32P标记猴痘病毒,之后侵染未标记的宿主细胞,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探究猴痘病毒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分别含有放射性35S和32P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以获得猴痘病毒
B.搅拌、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DNA与其蛋白质外壳分离
C.采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保温培养时间过长时,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D.若用15N标记猴痘病毒,则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能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离心、检测,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约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约占9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有少量噬菌体未能成功侵染
B.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导致部分噬菌体未与大肠杆菌分离
C.若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会明显升高
D.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按标准操作进行上述实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应较高
2022-07-17更新 | 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有关数据曲线,据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被侵染细菌”曲线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
B.图中细胞外32P还有接近20%的原因与培养时间无关
C.比较图中35S和32P的曲线,可以证明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D.本实验证明,在病毒的亲子代之间起重要遗传作用的是DNA
2022-05-15更新 | 1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关于DNA、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履虫的细胞核内一定不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B.T2噬菌体以宿主菌的DNA为模板合成其子代的核酸
C.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复制
D.编码蛋白质的DNA均含有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2017-02-24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