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圈 > 食物链和食物网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1 题号:19244289
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这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价值。
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1】马粪里的β-石竹烯有一定的气味,生态学家发现野生大熊猫会嗅闻马粪、在马粪上打滚、将粪便涂抹于全身来辅助御寒,研究人员将其定义为“HMR行为”。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嗅闻马粪是利用了______信息的传递,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2)大熊猫主要以木竹、箭竹为食,也会取食竹鼠等植食性小动物。在该食物网中大熊猫处于___ 营养级,其中木竹、箭竹等生产者的作用是_____
(3)由于道路、农田等干扰,秦岭地区的大熊猫被分割成几个局域种群,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起来,建设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将有利于大熊猫种群的延续,原因是_____我们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主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出发,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原理。
2023-08-03更新 | 9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如下图甲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分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其他多个生物种类之间的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__
(2)由于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发现在较长时间内物种A的种群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乙所示。若将实验地区的物种A全部除去,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实验地区的生物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将成为优势物种,而物种E和F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02更新 | 36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这是实现生态系统______这两大功能的主渠道。
(2)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3: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倍。
(3)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在湖泊下游有大量的动植物生活,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了偏离“置位点”后生态系统的_______调节,也体现出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的作用。
2023-04-24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