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遗传信息的转录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4 题号:19976670
下图是某种噬菌体的DNA单链的部分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其编码蛋白质时存在基因重叠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单链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在D基因表达过程中此DNA片段会发生_______________轮碱基互补配对过程,才能将信息传递到氨基酸的序列中。
(2)该噬菌体比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更加容易发生变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病毒体积远远小于宿主细胞,基因重叠现象对其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3)当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E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而D基因控制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并未改变,最可能原因是E基因内发生的是碱基的_______________,D基因控制的蛋白质未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同时密码子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回答下面问题:
(1)某豌豆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转录的场所是_______,需要的酶是______。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_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S、s和M、m_____(填能或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
(2)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的伸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为了验证此结论,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说明: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共同作用,其效果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之和还要大的现象。所用溶液的浓度符合实验要求;溶液的量不作要求)
①完善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
 第三步: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并求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
②请设计记录该实验数据的表格______
③实验结果分析: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据图分析,两者对茎伸长具有协同作用的合理解释是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合成具有___作用,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作用。
2024-01-17更新 | 26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水稻籽粒灌浆是否充实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D基因在水稻叶片、茎和颖果中都有表达,其编码的转运蛋白D可运输脱落酸(ABA)。D基因功能丧失的突变体籽粒灌浆缺陷,导致种子饱满程度降低,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1)图1为水稻植株的器官示意图,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授粉5天后不同器官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科研人员推测,颖果中的ABA主要是由叶片合成后通过D蛋白转运过来的,其判断依据是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3H标记的ABA验证了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
(3)水稻灌浆结实的最高温度为3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下突变体灌浆缺陷较野生型的差距更为显著。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将24℃生长的野生型水稻转入35℃培养2小时,分别检测不同温度下颖果中D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3,图3实验结果说明_____
(4)ABA可以激活颖果中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综合上述信息,解释高温下野生型水稻确保正常灌浆的机制:_____
2023-12-21更新 | 17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研究发现,PER基因与果蝇的昼夜节律的调控有关,其编码的PER蛋白在晚上会在果蝇细胞内积累,白天又会被分解。PER蛋白含量直接影响到生物的昼夜节律,下图为生物钟分子的核心组件的简化示意图:

(1)PER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____________。若PER基因发生突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会发生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分别提取果蝇各种体细胞内的DNA分子和mRNA分子,用PER基因探针进行检测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①只有部分体细胞的DNA与PER基因探针会形成杂交带
②所有体细胞的DNA与PER基因探针均会形成杂交带
③只有部分体细胞的mRNA与PER基因探针会形成杂交带
④所有体细胞的mRNA与PER基因探针均会形成杂交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据图分析,PER蛋白含量的维持可能与图中____________(物质)的作用有关,其调控PER蛋白含量变化的机制是____________
2020-02-22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