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反射与反射弧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01 题号:20083592
当人无意中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1)当人无意中左脚踩到钉子,则效应器是左腿的____和右腿的____
(2)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或“-”)。
(3)“指压板”是一种足底按摩器,人的脚踩到“指压板”上后能感觉到疼痛,但受大脑皮层控制双腿仍可以站立在上面,不出现如题干所述的反射。这是因为在脊髓中存在如图2所示的突触前抑制,即神经元A兴奋可导致神经元C兴奋,但神经元A和B同时受刺激,则神经元C不发生电位变化。则人踩“指压板”时,最先接受到大脑皮层指令的是神经元_____。(填“A”或“B”或“C”)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针灸起源于中国,其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化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通过迷走神经一肾上腺轴,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1)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2)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完整的反射弧和______。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电针刺ST36→______脊髓→______→迷走神经一肾上腺。
(3)研究人员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ST25),并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______。这为针负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合理解释。
(4)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试分析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______
2023-03-19更新 | 46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对糖和脂肪的偏爱,竟源于肠道对大脑的驱动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和动物进化出了多条营养感知通路,这些通路能激发人类对糖、脂的偏好,探究其中的机制将为相关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糖和人造甜味剂进入口腔,都会激活味蕾上的甜味受体。人造甜味剂虽然能产生貌似糖的甜味,但效果却不能真正地代替“真糖”,在减少糖摄入、偏好方面的作用非常小。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呢?研究者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让野生型小鼠在甜度相当的人造甜味剂和葡萄糖之间进行选择。小鼠最初会以同样的速度从两个瓶子里喝水,接触两种选择24小时后,小鼠从含糖瓶子中喝水的次数多于人造甜味剂,到48小时,小鼠几乎只从含糖的瓶子里喝水。甜味受体缺乏型小鼠进行此实验的结果与野生型小鼠大致相同依然可对糖产生强烈的行为偏好。深入研究发现,葡萄糖除了在舌头上产生甜味刺激外,还能直接作用于肠道,肠上皮的肠内分泌细胞(EEC)通过其细胞表面的SGLT1受体来接收糖信号,经迷走神经激活大脑中的cNST区域,导致不依赖味觉的糖摄入偏好产生。

沿着这个思路,研究者探究对高脂食品的“执迷不悟”是否也跟肠道有关。实验中观察到,相比于掺有脂肪的水,小鼠刚开始时更爱喝掺有人造甜味剂的水。然而品尝了几天后,小鼠对富含脂肪的水产生了强烈的偏好。通过监测小鼠的大脑活动,研究者锁定到了熟悉的区域——cNST。实验表明摄入脂肪后,肠道也是经迷走神经来激活cNST引起奖赏效应。
研究者发现敲除SGLT1受体不影响小鼠对脂肪的偏好,而敲除了EEC表面的特定GPR受体能阻断小鼠对脂肪的偏好。分别用脂肪和糖灌注小鼠的肠,检测迷走神经激活情况,发现迷走神经元中,一部分对糖、脂肪都有响应,另一部分只对脂肪有响应。前一类神经元被沉默后,小鼠对糖和脂肪的偏好均显著下降。而后一类神经元被沉默后,小鼠脂肪偏好性显著下降,而糖偏好性不受影响。
这些研究让我们对驱使人类和动物渴望糖、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或将为基于食欲调控的代谢病疗法提供新策略。
(1)糖或人造甜味剂进入小鼠的口腔,刺激甜味__________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__________相关中枢,产生甜味觉。
(2)研究者还进行了如下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可以作为支持“糖通过肠道经迷走神经激活cNST引起糖的行为偏好”的实验证据有__________。
A.味蕾上的甜味受体缺乏型小鼠在口服葡萄糖后cNST神经元被激活
B.食用人造甜味剂的野生型小鼠cNST未观察到明显的激活效应
C.野生型小鼠的肠道直接注入葡萄糖和口服葡萄糖均能强烈地激活cNST
D.抑制野生型小鼠cNST神经元的激活会使小鼠失去对糖的行为偏好
(3)研究者在小鼠cNST区域注射阻断神经递质释放的药物,同时向小鼠提供人造甜味剂和脂肪,小鼠更多地取食__________
(4)综合文中信息,概括脂肪引起奖赏效应的途径。_______
(5)请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饮食失调导致的肥胖、暴食症等人群提供一条治疗的思路。_______
2023-05-08更新 | 518次组卷
非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3】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多巴胺的释放方式是______________;伴随着多巴胺释放,突触前膜完成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
(2)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但是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________;长期使用冰毒,还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_________,因此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它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抑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使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最终使得__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则造成药物依赖。
2017-05-15更新 | 1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