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9 题号:20690180
温州市三烊湿地曾因过度开垦、养殖而基本丧失原有功能。近年来,市政府致力于修复该湿地生态系统,打造“桔浦芳洲、 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的生态公园。
回答下列问题:
(1)三垟湿地中有较大面积的瓯柑种植园,瓯柑种植过程中施用的_____等进入水体,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种植菱角(一种浮水草本植物)可修复水体,但需合理控制_______,否则易造成水体缺氧。
(2)三埕湿地水体中的福寿螺入侵现象严重。福寿螺取食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几乎所有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水鸟等生物因福寿螺的卵块呈鲜艳的粉红色而不敢取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会影响种群繁衍。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与福寿螺成为入侵种有关?_______(A. 自然增长率高     B. 天敌少 C. 与 其他生物的生态位不重叠     D. 卵的孵化受气候因素制约程度小)。为防治福寿螺且避免产生新的污染,请提出一项具体措施:_______
(3)三垟湿地水生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类型有_____;修复后的三垟湿地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亚洲小车蝗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蝗虫,可分为散居型、群居型蝗虫。过度放牧行为造成草地退化,易形成蝗虫合适的生境。当自然种群密度由小变大时,蝗虫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并进行大规模的种群迁移,从而造成蝗灾的发生。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放牧强度亚洲小车蝗营养生态位宽度

食草动物

放牧强度

无牧区

中度放牧区

重度放牧区

亚洲小车蝗

1.17

1.15

0.92


(1)目前常通过______法调查亚洲小车蝗的幼虫(跳蝻)来估计其种群密度,取样时需遵循______原则,取多个样方统计后求______
(2)亚洲小车蝗能释放信息素促使蝗虫聚集,聚集的蝗虫导致信息素的释放量增加,进一步加剧蝗虫的聚集,其中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信息,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3)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体色为绿色型,群居型蝗虫体色为棕色型,散居型和群居型蝗虫体色的转变受到种群密度的调控,具体机制如图所示,当种群密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时,红色素合成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蝗虫体色呈棕色。此外,种群密度对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有显著影响,______型蝗虫的飞行能力显著增强。
(4)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亚洲小车蝗生态位宽度变化,由表研究结果发现______亚洲小车蝗常选择放牧强度高且较为干旱的生境,在生产中应实行合理放牧,提高植物覆盖度,降低蝗虫种群数量来达到防治蝗虫的目的。请提出对蝗虫进行生物防治的一条建议措施:______
2023-01-12更新 | 305次组卷
【推荐2】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模型属于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___进化逐步形成的。据图甲可知,捕食者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
(2)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S”形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____(用K表达)左右,用____(方法)调查该种鱼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填“多”或“少”)。
(3)下图1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分析图1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超过7d之后数量变化,由于____原因造成(答出两点)。

(4)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格)。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下图2,则此时该样液的酵母菌种群密度为____个/mL(五点取样法)

(5)研究人员在某湖边发现了农场的痕迹,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们放弃了耕作,导致群落的组成发⽣了变化,这种群落的变化过程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
2024-01-25更新 | 5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单位:株)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环境因素)有关。
(3)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取样?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
2016-11-26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