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0 题号:20788627
某学校生物社团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设置了5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检测并计数统计,连续观察7天。
(1)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b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形,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20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2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_______
(3)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25×16)计数。若用图2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点代表酵母菌)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___个/mL

(4)理想状态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的条件是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如图为大草履虫在池塘中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某同学从池塘中取水样0.1mL于凹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看到有游动的草履虫时,用滴管取一小滴鲁哥氏固定液于玻片上杀死草履虫并计数,得到一个数据。若要获得较准确数据,还需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型增长,该池塘中大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_______个/cm3。若在实验室内培养该草履虫,增大其环境容纳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将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在容器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大草履虫死亡,表明两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而在池塘中两种草履虫能共同生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4-02-04更新 | 3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请完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市场出售的干酵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
(1)实验原理: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较多的CO2,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十分充足,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等条件下,酵母菌呈____________增长;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酵母菌呈____________增长。
③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2)实验步骤:①取培养液10mL,加入试管中,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注意: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计数之前,应将试管振荡几次,这样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____________
②以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增长曲线。
2022-04-14更新 | 34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图为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

(1)流经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单作物稻田相比,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更复杂,因此其稳定性更强。
(2)为探究稻田养蟹对水稻产量和杂草密度的影响,进行小区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杂草密度(株/2m)水稻产量(kg/hm2
养蟹、投饵7.6710495
不养蟹、不投饵11.739665

稻田引入河蟹后,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稻产量得到提高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
(3)若当时引入了45只螃蟹,若螃蟹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第10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_____________
(4)碳在稻田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2022-04-17更新 | 2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