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5 题号:20820627
细胞合成的蛋白有不同的定位,如胞浆蛋白、膜蛋白、核蛋白及细胞器蛋白。这种定位通常由各种信号序列引导其运输与加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信号肽,此外还有线粒体定向肽、核定位信号等。图一是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及去向。图二是信号肽假说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离图一中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细胞内含有很多膜结构,这些膜结构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其中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囊泡与其他膜结构形成间接联系,内接内质网,外接___________
(2)由图一可知,细胞内蛋白质的初始合成场所都是____________。除了⑤以外,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这是定向运输所必须的。叶绿体中的蛋白质不都来自⑦过程,原因是叶绿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可指导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是半自主细胞器。某些蛋白质经⑧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经过___________(结构)。②③过程产生的蛋白质,经途径④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合成的先后顺序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据图二可知,细胞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与信号肽序列结合,再与内质网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引导蛋白质继续合成,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_。若信号肽序列缺失,会导致新生肽在______________中堆积,不利于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4)若把溶酶体酶相关基因导入细菌内,也指导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但此蛋白质不具备正常的功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注:从两类细胞含有细胞器的差异角度分析。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
(2)一只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
(3)所有的螳螂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
(4)所有的生物组成________
(5)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其细胞结构上与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自养生物的是________。含有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19更新 | 53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感染人体后会最终侵入红细胞寄生并大量繁殖,红细胞破裂,子代疟原虫释放后进一步侵染其他红细胞,继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导致疟疾,图为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并增殖的过程。

   

(1)判定疟原虫为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___(单选)。
A.细胞体积较大
B.细胞结构较复杂
C.具备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细胞功能较多

(2)图中能体现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能体现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
(3)据图判断疟原虫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极有可能是___(单选)。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
C.胞吞D.自由扩散

(4)在疟疾患者体内,以下现象可体现细胞分化的是___(单选)。
A.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疟原虫没有
B.疟原虫有细胞核,成熟红细胞没有
C.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神经细胞没有
D.红细胞和神经细胞都由质膜包裹

(5)红细胞受到疟原虫感染后最终破裂死亡的过程属于___(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6)在疟原虫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的行为有___(多选)。
A.间期进行DNA复制
B.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C.细胞质严格均分
D.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分离

(7)由图判断,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分裂增殖,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___(同步/不同步)。
(8)疟原虫侵染红细胞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相比,二者的不同点在于___(单选)。
A.疟原虫侵染红细胞需先吸附,噬菌体侵染无此过程
B.疟原虫整体进入红细胞,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仅有DNA
C.疟原虫可在红细胞内增殖,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不增殖
D.疟原虫侵染导致红细胞裂解,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长期共存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铜绿微囊藻是一种水华蓝藻,其色素分布于光合片层上。为治理水华污染,环保工作者尝试用中草药黄连提取物——小檗碱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铜绿微囊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
(2)在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添加4mg/L小檗碱,甲组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乙组在正常光照下培养。每24h取样测定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小檗碱主要通过_____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3)为进一步探究小檗碱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原因,研究者测定了正常光照条件下,加入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小檗碱主要通过小檗碱的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含量,发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_____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由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I(PSI)协同完成,过程如下:

①铜绿微囊藻的PSⅠ利和PSⅡ分布在_____;图中X代表_____
②测定铜绿微囊藻的全链电子传递活性、PSⅡ和PSⅠ电子传递活性,结果见下表:
小檗碱浓度(mg/L)光合电子传递活性[μmolO2/(mgChla·h)]
全链PSⅡPSⅠ
0132.63248.0662.75
0.5108.53103.8569.23

以上结果表明:_____
2022-03-08更新 | 3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