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实验与探究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1 题号:20993021
包括细胞膜在内的生物膜系统都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水溶性的,但是磷脂双分子层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的通过。所以,人们猜测在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运送水分子的通道蛋白。回答下列问题并补全实验步骤:
(1)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分子完成的,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通道蛋白。实验原理和用具、实验假设和预期(略)。
实验步骤: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水解酶,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处理的蛋白水解酶做对照;
③在不影响细胞其它功能的前提下,处理适当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④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________变化。
(3)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水解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________
(4)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
②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科学实验发现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暗绿。依据叶色变化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试设计实验探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实验所需主要用具、试剂:烧杯、漏斗、试管、研钵、完全培养液、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无水乙醇、SiO2、CaCO3、、层析液等
实验材料:正常生长的黄瓜幼苗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烧杯编号为A、B,各放入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的黄瓜幼苗。
第二步:A、B两烧杯中分别加入完全培养液、缺磷的不完全培养液,置于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到两组黄瓜苗叶片出现差异时。        
第三步:分别从A、B两组中选取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提取叶片色素,用___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不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4)磷元素组成的物质在生命代谢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试举出细胞中含磷元素的三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4-02更新 | 17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易 (0.85)
【推荐2】如图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的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既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也可以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内。
(2)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细胞液浓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或“无法确定”)外界溶液浓度。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答出两条)
(3)为了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____________,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____________,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2023-12-15更新 | 53次组卷
【推荐3】填充型淀粉塑料又称生物破坏性塑料,其制造工艺是在通用塑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和其他少量添加剂,然后加工成型,淀粉含量不超过30%。填充型淀粉塑料技术成熟,因此目前国内可降解淀粉塑料产品大多为此类型。某垃圾处理中心工作人员从堆放填充型淀粉塑料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填充型淀粉塑料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填充型淀粉塑料的能力。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液体培养基Ⅰ:K₂HPO₄,MgSO₄,NH₄NO₃,填充型淀粉塑料粉末。
操作步骤:
①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液体培养基Ⅰ中添加物质X,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图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两孔。
③在无菌条件下,将等量等浓度的A菌液和B菌液分别接种到两个平板的甲和乙两孔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比较两孔处的透明圈大小并作记录。(“+”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
回答下列问题。
菌株透明圈大小
平板I平板Ⅱ
A+++++
B++

(1)培养基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灭菌,最常用的灭菌方式是____________。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步骤①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____________
(3)要制成平板Ⅰ、平板Ⅱ,液体培养基Ⅰ中添加的物质X一般是________,从功能上划分,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为了比较A、B降解填充型淀粉塑料的能力,某同学进行步骤③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分解填充型淀粉塑料应选用的菌株是________
(4)在平板上打孔的过程可能会污染平板,为了减少这个情况的发生,请你换一种办法使菌株在平板上产生透明圈,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