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21025539
下图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B段HIV浓度的变化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快速分化、发育、成熟的结果
D.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是HIV病毒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的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往往依靠细胞膜表面分子的特异性识别。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不引发对该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
B.抗PD-1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
C.当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出现PD-L1时,就会引发细胞免疫
D.使用PD-1拮抗剂干扰PD-1与PD-L1结合可用于癌症的治疗
2021-11-18更新 | 206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
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
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023-02-11更新 | 205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如图为在小白鼠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 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预防时, 初次接种后, 可间隔适宜的时间再次注射疫苗
B.接种灭活的流感病毒疫苗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C.进行第二次注射后,小鼠体内抗n抗体的增加比抗m抗体的增加慢
D.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其本质是蛋白质
2023-06-13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