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2 题号:21034527
斑子麻黄为雌雄异株植物,具有耐贫瘠、抗旱、抗寒等优良特性,在维持荒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研究人员在某地不同海拔的样地分别设置4个30m×30m的样方,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相关数量特征,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设置合适的样方面积和数量、______等原则进行取样。该研究反映的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影响斑子麻黄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答出2点)。
(2)性别比例反映了种群产生后代的潜力,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种群发展动态。
(3)在样地S2和S3中,未来一段时间内______(填“S2”或“S”)中的斑子麻黄的种群数量将减少得更明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为防治虫害,研究人员选择面积为一公顷的开放的棉田若干,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并定期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棉铃虫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该种群的___________。棉铃虫与棉花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
(2)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模拟树桩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树桩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时防治害虫的效果较好。
(3)研究发现,设桩一段时间后,麻雀(食物为棉籽和棉铃虫)和食虫鸟的数量都增多,麻雀和食虫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该成分的存在对生态系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麻雀增加的质量中来自棉籽的比例为x,则麻雀质量增加m时,需要消耗棉花的质量n为___________(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最大计算)。
(4)此研究表明,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虫害,这样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05更新 | 307次组卷
【推荐2】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J”形、I、、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发生了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表明该种群的数量已经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若该种群在一段时间内能维持相对稳定,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不会被其他动物捕食),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出现此变化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扬子鳄的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影响扬子鳄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其种群密度的减小。为保证扬子鳄一定的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预计实施该措施一段时间后,该地区某些生物的数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发生地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I、II、III表示)。
(4)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种群在呈指数增长时________________(填“增长率”或“增长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若在食物和空间等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中的“J”形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参数名称)来有效控制鼠害。
(5)若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后,草原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填“b-c”“b-d”或“c-d”)。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2023-10-04更新 | 30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所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捕捞后保持在__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21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