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圈 > 食物链和食物网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3 题号:21230829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甲表示________。 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图1中b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
(2)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 10 000 kJ 的能量,则图中 D 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
(3)若图2 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3中的能量关系可知,甲、乙、丙、丁中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__,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固定的能量。
(5)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食物网中如果蝗虫的数量突然减少,那么短时间内,麻雀的数量最可能是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具有_______,逐级递减的特点。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春暖花开,草地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_______(填“物理信息”或“化学信息”或“行为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0-03-18更新 | 1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B表示种群甲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的能量/kJ1.1×1082.0×1071.9×1099.0×1073.4×106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5.6×1079.5×1063.1×1084.2×1072.2×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
(3)图中的C表示甲种群用于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_____kJ。
(4)图中甲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_____(填序号)所对应的能量值。
(5)分析上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
(6)草场上经常要除杂草、灭害虫,请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
2020-12-15更新 | 184次组卷
【推荐3】珊瑚礁生态系统不仅是重要的渔业产量区域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更具有防浪护岸的生态学效应。为了更好地保护珊瑚礁,开展了相关研究。
(1)珊瑚虫除了从与其共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虫黄藻获取营养和能量外,还在有些情况下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珊瑚共生体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属于___________
(2)不同含碳物质的碳元素中稳定同位素13C含量不同。13C值是追踪生物食源的常用指标,相关物质的13C的来源及13C值如图1所示(虫黄藻和珊瑚虫的13C分别用13Cz和13Ch表示)。

   
虫黄藻和珊瑚虫的13C含量会因其营养来源发生变化,虫黄藻光合作用强度越高13Cz值越大,珊瑚虫从海水中浮游生物获取的能量比例越大13Ch值就越_________(填“大”或“小”)。
(3)为进一步研究营养关系,某研究团队得出了某珊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如图2所示(单位:t·km-2·a-1)。

   
①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仅为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分析原因是_________
②该研究中还有一项数据为“测得食物网中某种鱼的营养级是3.64”请解释“营养级3.64”不是一个整数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红腹海参等动物会消耗大量能量,且不能有效传递能量给更高营养级,因此,有建议提出:增加红腹海参的采捕量供人类食用。此建议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请阐述理由:_________
2023-10-14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