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呼吸 >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过程 > 有氧呼吸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21262543
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及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剧烈运动时,人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代谢产物有_____,人的成熟红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ATP 的场所是_____
(2)图中三种运动强度中消耗葡萄糖最少的是_____(填字母)。若运动强度为b 时, 乳酸含量与氧气消耗速率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值比例为 1:3,则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的比例为_____
(3)人剧烈运动的主要呼吸方式的反应方程式_____
(4)酵母菌无氧呼吸产酒精与二氧化碳,而人无氧呼吸产乳酸,产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做如图处理,

(1)从如图中可知,若要将质量不同的各种细胞器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__.若要分离动物细胞结构,必须首先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膜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
(2)在P1~P4四种沉淀物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是_____P2中的椭球形或球形颗粒可能是叶绿体,进行验证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_____
将破碎的酵母菌和未处理的酵母菌进行分组实验,如表,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h.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mL

破碎细胞

(细胞壁完整)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未处理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甲组不产生酒精
B.乙组不产生水
C.丙组不产生CO2
D.四组都产生丙酮酸
(4)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对此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
A.丁组细胞能够不断产生酶
B.丁组酵母菌在不断增殖
C.乙组没有细胞质基质,反应不完全
D.乙组细胞破碎,影响化学反应的连续性
2019-11-19更新 | 5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年来,马拉松运动成为了很多人喜爱的健身运动,仅2021年5月全国就有大小17场的马拉松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以跑欢聚,平安跑完并取得理想的成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初次参加马拉松的人,比赛开始前常会有一些紧张的表现,例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这是______调节的结果。运动员出发后心跳速度不会立即加快,运动停止后心跳也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关激素在此过程中参与了调节。从上述情况分析可知,激素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
(2)骨骼肌活动必须依赖内脏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骨骼肌活动受躯体运动性神经的调节,内脏器官活动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见图)。从图示可知,兴奋从大脑皮层传至骨骼肌比传至内脏器官的平均速度______(“快”/“慢”),主要原因是______。在长跑等剧烈运动中,兴奋传递的这种速度差异更明显,从而导致骨骼肌细胞的______供应不足。

(3)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员长跑时,机体的总需氧量是600L,氧的实际摄入量是589L,这说明马拉松运动员的主要供能方式是______当体内的乳酸含量增加时,血浆的H+浓度升高,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收缩(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与神经细胞相同),呼吸加深加快,此过程中呼吸肌细胞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同时,血浆中的H+与HCO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上述调节的意义是______
(4)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持续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长期的耐力性运动训练,骨骼肌纤维会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如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和骨骼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数量都增加。请解释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出现这些适应性变化的意义:______
2022-05-17更新 | 8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将200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放入500 mL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酵母菌不同呼吸方式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2)密闭容器内开始产生酒精的时间是_____(填“6 h前”或“6 h时”或“6 h后”)。
(3)8 h时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此时合成ATP所需能量_____(填“能”或“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4)密闭容器内CO2的总释放量在6 h时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 h时。
2022-01-18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