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21291317
研究人员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 1 公顷的森林动态样地,用于研究针阔混 交林群落中优势种在空间分布上的彼此联结性。种间联结包括正联结(相互吸引)和负联结(相互排斥),这对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中垂直分层

优势物种的种间联结性

正联结比例

负联结比例

无关联

乔木层

2.54%

65.38%

32.08%

灌木层

15.75%

48.899

35.36%

草本层

21 66%

34.17%

44.17%


(1)调查优势种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种间的正联结是由于两者具有相似的生境和相近的生物学特 性。在该群落中,___________(填“乔木层”、“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物 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最高,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
(3)巴山冷杉是在神农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耐阴性强的优势种,下图是巴山冷 杉种群的径级结构,胸径 5cm 及以下(I 级、Ⅱ级)为幼树,胸径为 5-40cm (Ⅲ一Ⅷ级)为中龄树,胸径 40cm 以上(Ⅸ级以上)为老龄树。预测在未 来一段时间内,巴山冷杉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野外观察发现,在巴山冷杉的倒木、枯立木所形成的林窗中冷杉级幼苗相对较多(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 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 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请解释巴山冷杉种群中Ⅱ级幼树个体数明显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种成年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科研人员研究了某湖泊中此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0+1+2+3+4+5+       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064554239265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即进入成年期,9+时丧失繁殖能力即进入老年期)
(1)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别占据了水体的不同空间,形成的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_________结构。
(2)由表中调查数据可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此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后来发现估算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大,造成偏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前后两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同             
②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③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该鱼的幼体部分死亡       
④两次捕获的该鱼的数量较小
(4)若在该湖泊中人工养殖了一些鲢鱼和鳙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需要定期投入饲料的原因是______
2018-06-25更新 | 31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不同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____________。图1食物网中蜘蛛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有机碎屑被分解者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2019-07-04更新 | 15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这句古诗所描绘的自然意境,在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了最为完美的呈现。由于麋鹿对植物的取食具有选择性,保护区内曾一度出现了优势种由芦苇变为狼尾草、土壤板结等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的6-7月份是“鹿王争霸”的主要时间段,引发“鹿王争霸”的物理信息主要有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由此也说明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角度分析,保护区内麋鹿种群密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要研究麋鹿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食物、____________(答出2点)等内容。
(3)为缓解土壤板结问题,可人工种植芦苇,合理安排狼尾草和芦苇的分布区,通过其他植物抑制狼原理;狼尾草和芦苇的种尾草的生长繁殖,使保护区生态得以恢复,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原理,狼尾草和芦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这种种间关系常发生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3-05-28更新 | 2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