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21364287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图I实验方案。首先设置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肉汤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抗生素浓度越低,液体越浑浊,大肠杆菌量越大,由此确定二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将大肠杆菌转接到其中培养。每转接一次为一代,连续培养3代。将每次转接完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更高浓度抗生素和TTC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使含有无色TTC的培养基显红色)测量并记录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统计结果如图2.请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和以下哪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矮茎
C.白化病
D.猫叫综合征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耐药性逐渐______(“增强”或“降低”),依据是_______
(3)根据图2的统计结果可知,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有______作用,并且抑菌效果更好的是_____。在阿米卡星组,三代大肠杆菌培养基颜色的深浅顺序是_____(用“>或<或=”符号连接)。
(4)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有利”或“有害”),你怎样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不同的限制酶可将DNA中特定的碱基切割开)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常、X),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常、X)
(2)若甲病由正常基因突变导致,则基因突变是因为碱基对____________(增添、缺失、替换)
(3)II4___________ (是、否)携带甲致病基因,II8_______________(是、否)携带致乙病基因,两者________(是、否)均可能患待测遗传病。
2023-06-21更新 | 8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果蝇的野生型群体中,出现了一只刚毛形态异常的雄性个体,其表现型和已知的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h)十分相似(对应的野生型为H),经过研究发现新突变为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为了进一步探究其遗传情况,科学家将这只新突变的雄性和已知隐性h突变的雌性进行杂交,得到F1,发现F1中只有雄蝇出现了突变性状,雌蝇都为野生型性状。让F1个体互相交配,统计F2的结果如下表(由于两种突变十分相似,所以突变表型没有区分记在了一起)。

(1)根据F1中只有雄蝇出现了突变性状,可推测突变基因为_________(填“显性/隐性”)。
(2)若新突变基因用G或g表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且表中a+b/c+d≈_______________(填“比例”)。a/c_________b/d(填“等于/大于/小于”)
(3)科学家若通过镜检等各种手段终于能准确区分这两种突变性状,那么在题中F2的雄果蝇中同时含有两种突变的个体占比为_________________
2017-06-01更新 | 12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半个世纪,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低镉水稻、海水稻等。先生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已知水稻的富镉和低镉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解它们的显隐性关系,研究人员先用能够稳定遗传的富镉和低镉水稻做亲本进行杂交,结果F1中无低镉水稻,说明_______是显性性状;后用这两种水稻进行多株杂交时,在F1群体中偶然出现了一株低镉水稻,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其可能原因是富镉水稻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老利用生物技术对高镉水稻进行遗传改良,通过在富镉基因内插入了一段DNA(无遗传效应),大大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量,大大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量,该操作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改良后的植株,不仅镉吸收量大幅下降,对锰的吸收量也显著降低,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稻(海稻)具有耐盐性。假设水稻的耐盐性是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耐盐性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耐盐不耐盐
基因型类型A_B_A_bb、aaB_、aabb

为验证上述假设,从现有的3种纯合“不耐盐”水稻植株中选不耐盐的水稻植株相互授粉,选择F1_________(填“耐盐”或“不耐盐”)的植株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出现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耐盐性是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022-06-24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