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7 题号:21625035
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排放及使用含铜较高的农药、化肥等造成农田土壤铜污染严重。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在植物抵抗环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类似物(EBR)缓解铜离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葡萄幼苗等相关材料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素内酯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有机物,是被认定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_____是最早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其合成原料是_____
(2)据图1分析,对照组1的处理是_____;对照组2的处理是_____
(3)分析图1实验可以得出_____
(4)图2结果显示,在铜离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EBR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葡萄幼苗体内脱落酸含量,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_____。在缓解铜离子胁迫对葡萄幼苗影响的过程中,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之间存在_____关系。

相似题推荐

【推荐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参与种子萌发的调控。某课题组首先证实,GA处理大麦种子能引起α–淀粉酶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量增加,他们又进一步用GA、ABA对大麦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大麦种子α–淀粉酶合成量,结果如下表:

分组处理

对照组

加GA

加ABA

加GA和ABA

α–淀粉酶合成量

++

+++

+

(“+”表示有,“–”表示无,其中“+”的数量表示α–淀粉酶合成量的多少)
分析结果表明GA与ABA在α–淀粉酶合成方面作用效果具有____的关系,ABA抑制种子的萌发,能合成ABA的大麦种子穗上发芽现象会____(填“减弱”或“增强”)。
(2)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列当是根寄生性杂草。土壤中的列当种子会被番茄根部释放的独脚金内酯诱导萌发,然后寄生在番茄根部使其减产;若缺乏宿主,则很快死亡。应用独脚金内酯降低列当对番茄危害的措施为____。为获得被列当寄生可能性小的番茄品种,应筛选出释放独脚金内酯能力____(填“弱”或“强”)的植株。
(3)研究者构建了S2(编码植酸酶2的基因)过表达和S2敲低的番茄,统计了其在水分充足和干旱条件下的落花率,结果如图,由图结果推测,干旱可能通过____促进花脱落;研究者检测了野生型植株在相应环境下S2的表达情况,验证了上述推测,则检测结果为____

(4)光、重力、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光可作为一种信号在植物体中被____接收,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____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冬小麦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____之后才能开花。
2024-02-03更新 | 88次组卷
【推荐2】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外源激素对毛白杨叶片衰老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下毛白杨叶片的生长状态
处理1天3天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轻微黄化
脱落酸无明显变化重度黄化
茉莉酸甲酯无明显变化中度黄化
乙烯无明显变化中度黄化

图示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下毛白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1)由结果可知,三种激素均会促进叶片衰老,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在脱落酸诱导下P基因参与了叶片衰老。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研究小组继续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组别毛白杨种类处理检测指标
1野生型毛白杨清水处理适宜时间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叶绿素含量
2野生型毛白杨a
3b同上
①请补充表中的内容:a________;b________
②实验的检测结果为________,证明上述推测正确。
(3)由上述信息可知,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和环境调节共同完成的。
2024-01-23更新 | 5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发现的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为进一步研究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调节剂(NAA)处理拟南芥植株,进行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

(1)研究人员利用图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图2。综合图2的结果,推测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作用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生长素沿主茎运输时,独脚金内酯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主茎运输。为了验证该假设,科研人员采用图1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一定量具有放射性的_______(填“NAA”或“GR24”),在固体培养基_______(填“A”或“B”)中施加适量的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
②对照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与实验组等量的相同物质,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若该假设正确,则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光是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内同时存在非活化、活化的光敏色素(分别简写为 Pr、Pfr)。光敏色素蛋白一旦被红光激活,暴露出核定位信号, 即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科研人员提取了红光处理前、后的野生型及光敏色素突变体植株的 RNA,通过比对发现,光敏色素调控表达的基因种类发生了改变,并且部分 mRNA 发生了选择性剪接。科研人员还发现,光敏色素还诱导了部分基因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即转录起点发生了变化,产 生的 mRNA 比正常情况下多了一段 5’端序列。对部分不同长度的 mRNA 翻译产物定位研究表明,较短肽链折叠的蛋白质大多定位于细胞质基质,而更长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在胞内的定位主要在叶绿体,也有部分蛋白质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膜等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 “振荡”。研究光敏色素作用机理,有利于理解光信号对植物体生命活动的精密而有序的调节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在细菌基因组内也存在类似光敏色素的感光蛋白,可以帮助细菌产生趋光性以获得能量, 还参与昼夜节律、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理过程。对各类生物的“光敏色素”的研究,从进化角度认识生物对于光的感知,利于人类深入理解生物体适应环境的精妙之处。
①根据以上资料,由于远红光诱导光敏色素发生逆转变化,使其转化为________(Pr 或 Pfr)形式,因此最后一次照射远红光的拟南芥种子,绝大部分都不能发芽。
②根据资料所示,以下说法或推测正确的是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光敏色素能同时接收红光和远红光的信号诱导,说明该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Pr 暴露核定位信号,可以被相应分子转运并且通过核孔的选择作用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c.光敏色素介导的基因转录过程中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③对光敏色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应用于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用于培育富含花青素的蔬菜品种,促进新物种的产生
b.通过不同波长的光的组合,促进药材中特定有效成分的生成和积累
c.细菌的致病性机理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
d.通过研究光敏色素在不同物种的异同,为进化提供依据
(3)综上,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完成的。
2021-12-19更新 | 3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