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1629047
稻田害虫较多,常需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喷药防治。生态社团尝试利用鸭的杂食性,将种植水稻和养殖鸭相结合,探究对水稻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究稻田群落,首先要分析其____
(2)调查稻田中圆田螺等水体底栖动物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
(3)据图分析,鸭的引入造成稻田群落动物中产生的新优势种是____(只考虑数量变化),而且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____。由此说明,鸭的引入改变了原稻田生物所占据的相对稳定的____,从而有利于水稻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稻田中的水稻收获后,因某种原因稻田生长出了各种杂草,乃至灌木等,这体现的群落演替的共同特点是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341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海蜇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模式是我国某港口城市推广运用的一种养殖方式。在养殖对象中,海蜇是浮游生活的滤食性动物,牙鲆属于底层肉食性鱼类,缢蛏是底栖滤食性贝类,对虾是杂食性甲壳动物,其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浮游单胞藻、底栖硅藻等生物的分布体现了水生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影响浮游单胞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2)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可采用______方法调查该海水养殖池塘中褐牙鲆的种群密度。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的粪便以及残余饵料可以肥水,经水体微生物的作用为藻类提供______
(3)缢蛏通过滤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促进了上下水层的对流,它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去向除______外,其余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图中投入轮虫、鳀鱼等活体饵料的优点有______。(多选)
A.有利于增加养殖动物的生物量       
B.有利于保持养殖生物的捕食习性
C.有利于促进养殖池塘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D.有利于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4)该养殖模式在不同的水层养殖不同种类的生物,与单一养殖相比较,其优势在于______
2023-06-23更新 | 14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但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请回答:
(1)直接决定大熊猫数量的种群特征是_____。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_____(即K值),具体措施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大熊猫在野外数量稀少,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外包裹有肠道黏膜,可提取_____进行个体识别和数量统计。
(3)为了更好的进行野化放归,科研人员对公园内某一区域大熊猫及同域分布的金钱豹、黄喉貂和豹猫3种潜在捕食者的空间分布、日常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属于对其_____的研究。结果发现大熊猫与金钱豹的空间分布重叠程度很低,而黄喉貂和豹猫与大熊猫的空间分布重叠程度很高;日常节律调查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大熊猫日活动节律以_____(填“昼间”、“夜间”)为主,与潜在天敌中的_____相同。综合以上信息判断,_____是该区域内大熊猫所面临的最具威胁的捕食者。以上结果有助于综合评价野生大熊猫所面临的潜在捕食压力,为大熊猫种群保护与复壮提供科学依据。
(4)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_____(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各举一例)。
2023-01-07更新 | 2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