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21769750
科学家在研究单细胞藻类营养吸收时,观察到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微藻 A、B的生长速率与一定范围内的K2HPO4浓度存在如下关系,如图1所示。

(1)图1可以表明两个种群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除此之外,种间关系还包括________(至少答三种)。
(2)图2是单独培养两种微藻得到的数量变化曲线,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至少写出 2 点)。调查微藻的数量时,需要用到的计数方法是________
(3)单独培养时,微藻 A 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形,限制其数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有_______,该因素属于__________(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4)将两种微藻在略低于 a 浓度的 K2HPO4 培养液中共同培养时,请在图中画出A、B的数量变化趋势,并解释原因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某动物种群迁入该自然保护区后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由图2可知,种群个体相对数在___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2021-09-06更新 | 16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草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 ,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__________(填数字)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2)图乙表明,该动物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1880年后该动物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__只。
(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20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__________年。
2018-11-30更新 | 29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实质上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低于K2,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则应采取_________保护。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2020-05-04更新 | 1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