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0 题号:21904770
2023年8月日本不顾世界多数国家反对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研究表明,在福岛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图1是部分海洋生物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越高,危害性越大,137Cs易使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___。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的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
(2)海洋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时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当污染超过一定程度时,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___
(3)图1所示食物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图1中某些大型鱼类体内的137Cs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原因是___
(4)若图2表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方向,①②③④代表的能量值分别是58、10、9和2(单位:×105kJ),则B表示的含义是___,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保留一位小数)。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甲、乙、丙三种不同植物分别分布于A、B、C三个不同的栖息地中,将不同栖息地生理状态相似,数目相同的种子混匀,再均分三组,分别同时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经过一年后,收获所有植株的种子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答问题:
(1)一年后不同栖息地各种植物种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该年的___________(填种群的特征)不同。在不同试验地块中甲、乙、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
(2)C实验地中的植物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A实验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结束后任其发展,各试验地将经历________演替,演替的结果是将形成顶级聚落,在此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起到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32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构建模型是科学家研究生态学规律常用的方法,以下两图分别是在封闭环境根据捕食(图1)和竞争(图2)的数学模型绘制的曲线,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2表示两类生物竞争中测定第1类生物后一代(即Zt+1)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与前一代(即Zt)所占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实线表示观测到的Zt+1和Z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Zt+1=Zt时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的曲线变化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因的基础。其中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K值分别在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波动,达到这种平衡时决定K值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在图2的竞争中,将被排除掉的是第_______(填1或2)类生物,如果图2生物为图1中的猎物,则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其中一种猎物被竞争掉的现象;如果图2竞争的生物是某池塘中的底栖物种,则会出现其沿池塘底部从上到下分布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群落结构中叫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吨/公顷,此时,总生产量是每年为60t/hm2,叶的呼吸量为25t/hm2,生长量为5t/hm2,枯死量为10t/hm2。已知总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吨/公顷,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________吨/公顷。
2016-11-26更新 | 43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裸鼹鼠是一种地下穴居的小动物,以植物的地下茎为食,这样的栖息环境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命特征,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

(1)科研人员分别统计小鼠和裸鼹鼠性成熟后的死亡率,结果如图1所示。
据图分析,性成熟后________的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可能的原因包括________。研究发现裸鼹鼠的寿命长,并且性成熟后到死亡一直可以繁殖,其种群数量却保持相对稳定,推测其________较低。
(2)科研人员对小鼠和裸鼹鼠在特殊环境中的代谢状态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①将两者均置于低氧(5%氧气)和无氧环境中,分别统计它们的存活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
②进一步对两者组织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途径(图3)进行了相关研究。
I.有机物被逐步分解,依赖于酶的________性。其中PFK(酶)活性受H+浓度等因素的调节,当H+浓度较高时,PFK几乎无活性;H+浓度较低时,酶活性恢复,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
II.在低氧环境中,实验检测两者脑细胞中GLUT5(转运果糖的载体)、KHK(酶)的含量,结果如图4所示。科学家据此推测,缺氧时裸鼹鼠脑细胞主要通过消耗________供能,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
(3)裸鼹鼠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命特征是长期适应________生活的结果。
2019-09-24更新 | 5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