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免疫系统的组成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1907767
某些机体可对环境中的花粉发生过敏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胺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最终导致人体出现皮肤红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下图表示其中的部分过程:
   
(1)常见的抗原呈递细胞包括:___(写出3种),其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___
(2)发生过敏反应时,组织胺可引起___,从而导致人体出现皮肤红肿。
(3)过敏、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失调疾病,其中自身免疫病常见的有:___(写出3种)。
(4)抗过敏药物主要为抗组织胺类药物,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___。
①与抗体结合,阻断抗原抗体反应
②杀菌消炎,使过敏原失去活性
③与组织胺竞争受体结合位点
④稳定肥大细胞,阻止其释放组织胺
⑤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D.①②③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所引发的应答称为初次应答,初次应答中所形成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产生再次应答。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过程中抗体产生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IgG的亲和力高,在体内分布广泛,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IgM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后期抗体的量都会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由于_________________,因此通过检测血清中病原体的特异性IgM,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若在某人的体内未检测到IgG抗体,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机体一定未感染这种病原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初次应答相比,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过程除具有血清抗体浓度增加快、产生的抗体量大的特征,还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时间规定为3周~8周研究发现再次应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次抗原刺激的间隔长短,若间隔过短则免疫应答水平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若间隔太长则反应也弱,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022-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目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是如何使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 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 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研发出PD-L1抑制剂类药物,该药物是一种抗体,该抗体能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原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______。T细胞正常处理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
(2)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突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肿瘤抑制因子p53能与有氧呼吸糖酵解阶段的某种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其作用机理是p53可间接抑制细胞中_______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3)在正常免疫反应中,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后,可以抑制______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最终却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4)器官移植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器官移植受体的白细胞会识别出供体细胞表面的一组蛋白质的不同而发起进攻,该组蛋白质是_____(填中文名称)
(5)实验表明: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
2022-12-10更新 | 8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和哺乳动物的肠黏膜中存在着某些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肠黏膜的树突状细胞启动和参与着免疫应答。图1是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

(1)据图1分析,DC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a]______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发挥免疫效应。该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还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老年群体感染某种病原体后的免疫治疗方案,科学家以感染该病原体的模型小鼠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感染病原体后老年小鼠比年轻小鼠淋巴结中的DC细胞少,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老年小鼠淋巴结中DC细胞增殖能力弱于年轻小鼠
假设二:老年小鼠外周血中的DC细胞迁移至淋巴结的能力弱于年轻小鼠
为探究假设的正确性,研究者用荧光分子CFSE标记DC细胞膜后,将其分别注射到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的静脉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结中不同荧光强度的DC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分析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选“假设一”或“假设二”)成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