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22109586
某湖泊由于受周围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导致该湖泊的水质变差。向湖泊中引入一些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等)、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可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表示该湖泊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湖泊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滤食性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鳙鱼的种群密度时,若部分被标记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数据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图2中能量在Ⅰ、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
(3)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会引起蓝细菌的爆发性增殖,其中微囊蓝细菌会分泌毒素,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学家提出“投放一定数量的肉食性鱼类”的经典治理方案,该方案可抑制蓝细菌数量增长的机理是_____
(4)治理后,该湖泊水质得以恢复,水清鱼肥,不仅能涵养水源,还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价值。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近年来,我国在做好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更好地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划定一块面积为200hm2的草场,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有4只带有标记,该草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草原上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趋光性昆虫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
(3)某食品公司在草原上散养某种肉鸡,经多年摸索发现其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若要尽可能多地持续收获该种肉鸡,则应在种群数量为______(从图中甲~丁四个种群数量中选择)时开始捕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草原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捕食者的捕食对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捕食者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竞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有些捕食者可吃多种类型的食物(泛化种),有些捕食者仅食一种类型的食物(特化种)。泛化种的捕食通常可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不超过五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17更新 | 38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330km2。科研人员冬季对保护区内的野生马麝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生存环境)类型

植被面积(km2

种群密度(头/km2

种群数量(头)

针叶林

13.9

8.8

123

人工林

19.2

针阔混交林

8.2

5.0

41

阔叶林

53.4

3.5

187

灌丛

124.4

6.5

809

(1)自然保护区内灌丛生境为野生马麝的主要分布区,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野生马麝在__________生境中密度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经调查该保护区野生马麝约1160头,则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头/km2
(2)历史上,兴隆山保护区具有非常适宜的野生马麝生境,上世纪90年代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种群就增长到5000余头,而保护区内野猪和金钱豹等动物于60年代初期基本绝迹。试分析该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种群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利用3年被偷猎者丢弃的马麝尸体初步鉴定,各年龄段比例为:1-5龄占81.82%,其中2龄以下的个体占34.20%,6~9龄的仅占18.18%,没有发现10龄以上的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试分析现在保护区种群密度较小的原因可能包括___________
A.乱捕滥猎攫取经济利益B.人工经济林的扩张
C.原有植被的过度破坏D.农田的存在,使马麝被分隔在若干植被斑块中
2023-02-10更新 | 18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生态农业的建设中,某城乡接合部利用农田、鱼塘等,构建了含植物(芦苇、藻类植物等)、动物(青鱼、浮游动物等)、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人工湿地,用于治理由排放的粪便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将净化后的水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经过几年治理,该区域呈现出“鱼翔浅底”“水鸟翔集”等美丽景象,从而成为居民喜爱的湿地公园。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青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指出,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增强,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生态农业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4)湖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治理污水的问题上,有研究者提出两种方案:方案一,引种外来物种水葫芦,它有有效处理有机污水和含N、P的废水的能力,其既能净化环境还具有观赏价值;方案二:先建立发酵池,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初步处理,再通过合理设计,种植本地的芦苇、莲花、藻类植物等建立人工景观生态系统,实现分层次逐步净化污水。请对以上两种方案进行评价。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14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