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基因工程 > 基因工程的应用 > 基因工程在农牧业、制药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0 题号:22130136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以下针对HPV衣壳蛋白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制备抗HPV的单克隆抗体时,给小鼠注入的抗原是_____,给小鼠注射该抗原的目的是_____
(2)将经融合处理后的细胞转到HAT培养基上培养的目的是_____,该细胞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专一抗体,所产生的抗体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抗HPV。
(3)对于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应进行克隆化培养,克隆化培养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10个/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_____mL,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但由上述过程生产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理由是_____
(4)科学工作者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治疗癌症。这种方法优于化疗,原因是_____。通过类似方法制备的新冠肺炎单克隆抗体能否直接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请说明理由:_____
(5)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人参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口服a—干扰素在慢性乙肝、丙肝及部分肿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下图为科研人员制备能合成干扰素的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的流程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EcoR I、BamH I为限制酶,它们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识别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该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填图中序号)。
(2)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相比,用EcoR I、BamH I两种限制酶切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过程②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缺少______,其是____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位点,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4)过程④中,一般通过____________技术检测愈伤组织细胞中是否含有干扰素基因。
(5)科研人员认为,将转干扰素基因的人参愈伤组织加工成的药物比单纯干扰素的疗效要好,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17更新 | 10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植原体与“僵尸植物”
植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生活于植物韧皮部筛管细胞中,主要靠叶蝉、飞虱等从韧皮部取食的昆虫传播。植原体能危害上千种植物,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水稻黄萎病等均由植原体侵染所致。植原体病害的显著特征是被感染植物常出现花变叶(花芽异常发育成叶状体)、丛枝症(芽和枝条过度增殖)等典型形态改变,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繁殖而沦为植原体滋生和虫媒传播的温床。“僵尸植物”就是用以形容被植原体侵染的植物。
SPL和GATA这两类蛋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可抑制植株分枝形成,调节叶片和花的发育。研究发现植原体效应因子P05能特异识别SPL和GATA并使之降解,导致植物不断产生叶片和败育小枝但不衰老,呈现“僵尸”状态。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一些错误折叠蛋白、不再需要的蛋白与泛素(Ub)结合,这些被Ub标记的蛋白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图1),70%的蛋白降解依赖这种泛素化过程。有意思的是,植原体的P05通过“劫持”蛋白酶体上的泛素受体R10,形成P05-R10-SPL/GATA异源三聚体,直接介导目标蛋白在蛋白酶体降解(图2),该过程并不需要Ub的参与。

植原体也可以侵染叶蝉、飞虱等昆虫,但对昆虫宿主一般无害。科学家通过比对动、植物体内的R10序列,发现二者有2个氨基酸的差异,正是这种小小的差异造成P05并不结合昆虫的R10。植原体P05作用机理的研究为精细调控作物生长、靶向蛋白降解、防治虫媒病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植原体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需的结构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其与“僵尸植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D.核糖体                    E.核酸                           F.酶
(2)阐释植原体通过“操纵”植物细胞内蛋白酶体如何实现利己不利宿主的机制。
(3)下列哪些实验可为“僵尸植物”产生机制提供证据_____________。
A.将P05基因导入拟南芥,观察植株的形态变化
B.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被植原体侵染的拟南芥,检测SPL和GATA的含量
C.敲除拟南芥的R10基因,用植原体侵染,检测SPL和GATA的含量
D.用P05基因敲除的植原体侵染拟南芥,观察植株表型变化
(4)综合本文信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预防枣疯病发生的基本操作程序。
2022-05-09更新 | 48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疫苗包括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等。下图为其中一种疫苗的研发思路,图中①~⑦表示过程,虚线箭头表示NcoI、SphI、NheI、BamHI的酶切位点(四种酶的识别序列详见表),标记基因SUC2控制合成蔗糖酶,使Р型酵母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蔗糖生存。
限制酶NcoISphINheIBamHI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C↓CATGGGCATG↓CG↓GATCCG↓CTAGC


(1)图中①过程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酶先得到cDNA,再使用_______________技术扩增得到S基因。
(2)为使③过程顺利进行,需先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割质粒B,选用两种限制酶对新冠病毒的S基因进行切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3)图中⑤过程表示筛选,筛选时应使用以_______________为唯一能量来源的培养基。
(4)重组疫苗注入志愿者体内后,S蛋白基因指导合成的S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能与之相结合的抗体,抗体的分泌量可作为检测疫苗对志愿者免疫效果的指标。参加临床试验的志愿者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SARS-CoV-2感染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6-17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