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22181539
下列关于农牧业生产的现象和规律的总结与所蕴含的生物学道理相符的是(       
A.《诗经·小雅·小宛》中写道:“螟蛉有子,螺赢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
B.“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体现光照强度对叶绿体色素及花青素的影响
D.“又种薤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如图为研究者将大量鸭子引入农田后,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N2最可能代表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该坐标曲线图反映了存在着正反馈调节机制
D.可判断猎物和捕食者的 K 值分别为N2和P2
2020-08-13更新 | 83次组卷
【推荐2】蝗灾主要归因于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数量少时为散居型,体呈绿色;数量多时,释放信息素使其聚集,成为群居型,体呈棕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蝗虫的种群密度
B.释放信息素使蝗虫发生型变,属于行为信息
C.严重干旱时,群居型蝗虫不易被天敌捕食
D.蝗虫型变属于变异,可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4-05-23更新 | 37次组卷
【推荐3】生态学家调查了陇东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上芒草(一种优良牧草)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种群内各龄级个体数的占比情况,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龄级龄级占比
放牧第6年放牧第11年
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
幼年期30.231.317.128.528.432.633.217.2
老年期10.126.432.640.140.241.125.131.3
老年前期20.519.221.112.16.322.218.211.5
老年期39.223.129.219.325.14.125.540.1
A.通过样方法调查种群内各龄级个体数的占比可构建种群的年龄结构
B.放牧对该区域内芒草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放牧有利于芒草种群数量的增加和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增长
D.随时间的延长,重度放牧下芒草种群年龄结构可能逐渐趋向衰退型
2024-05-20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