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22187947

植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代谢活动。图1表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图2表示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卡尔文循环及三碳糖磷酸转变为淀粉和蔗糖的情况,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所转运的两种物质严格按照1∶1的量进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给植物提供18O2,则一段时间后会出现18O的物质有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2)图1中______(填序号)过程是植物体可以进行而人体不能进行的。
(3)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Pi浓度的调节。若叶绿体外Pi浓度较低,则会导致磷酸转运器的工作效率______,叶绿体内淀粉的合成速率______。磷酸转运器活性受抑制时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包括;叶绿体内______积累直接抑制暗反应;叶绿体内______减少,抑制光反应。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时先用打孔器制备菠菜叶圆片30片,采用抽气法处理叶片使叶片沉于清水中备用。本实验自变量控制方法是______,观测指标是______。当叶片浮起后如果将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叶片能否下沉?______(能/否)为什么     ④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积极寻求提高水稻、玉米等光合速率的办法,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卡尔文循环的Rubisco酶对CO2的Km为450μmol·L-1 (Km越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诙酶既可催化RuBP与CO2反应,进行卡尔文循环,又可催化RuBP与O2反应,进行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消耗O2并释放CO2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卡尔文循环中第一个光合还原产物是____(填具体名称),该产物的产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据图可知,水稻在光呼吸过程中由于消耗了____,从而导致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固定CO2减少。
(2)玉米暗反应的场所为____,玉米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比较发达,有利于____
(3)在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的光合作用在中午不会出现午休现象,由此推测PEPC对CO2的Km____(填“高于”或“低于”)450 μmol·L-1,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先后与____反应从而被固定。
(4)某兴趣小组将一批长势相同的玉米植株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施加氮肥组,测得相关生理指标如下表所示。
生理指标对照组施加氮肥组
叶绿素含量/mg9.811.8
RuBP羧化酶活性/μ316640
光合速率/μmol·m6.58.5
①由上表可知,施加氮肥组玉米植株光合速率提高,是由于________
②为有效促进玉米根对氮肥的吸收,可在施加氮肥时适当补充水分,原因:
a、水是良好的溶剂,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
b、补充水分可以使细胞内____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旺盛,产生更多能量,从而促进玉米根系对氮的主动运输。
2024-01-06更新 | 161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蕨麻也叫“人参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高原寒冷地区蕨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外界影响因素,选择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年平均气温1.7℃)中高寒草地和高寒湿地两个典型生态系统对植物的光合速率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要获取总光合速率的数据,还需在_____条件下测量蕨麻的_____数据。
(2)上图是根据在晴朗的天气下测得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分析两条曲线可得出结论:
①两种植物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②草地蕨麻比湿地蕨麻在08:00~18:00之间的净光合速率要_____(填“高”或“低”);
③从总体趋势上来看,_____
图中曲线出现c1、c2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有人认为,限制高寒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温度,若将温度上升为20℃,蕨麻的光合速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了驳斥这种观点,你的理由是_____
2022-03-30更新 | 40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大豆种子一般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到保护作用但通透性较差;而胚由胚芽、胚轴、胚根以及子叶构成,会成长为植株。大豆的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种子的胚芽被激活,吸收子叶存储的养分,胚芽生长撑破种皮;此后胚根向下延伸,吸收土壤的水分,胚芽向上突破地面,展开子叶开始光合作用。科学家在实验室恒定光照、适宜温度下测定了萌发的大豆呼吸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1)大豆在24h~36h呼吸作用的方式是___。48h时,大豆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包括___
(2)结合大豆萌发过程,推测b、c两时间点分别发生的事件是___
(3)大豆叶肉细胞中部分结构及反应如下图所示(①②③代表物质),PSⅠ、PSⅡ是该结构上两种光合作用复合蛋白。图中的膜结构为___。图示过程中,___是原初电子供体。光能通过电子传递链最终转化为___(填序号)中的化学能。

(4)进一步研究PSⅡ中的核心功能蛋白D1,取一些相同的叶肉细胞分为A、B、C三组,A组不作额外处理,B组处于干旱条件,C组处于干旱并施加外源5-ALA。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中D1含量及耐旱性结果如下图。据此得出结论,5-ALA通过增强D1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大豆对干旱的耐受性。有同学认为,根据上述检测结果不能得出该结论,理由是___
2023-11-15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