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9 题号:22193731
林业生产中大径材和中径材经济价值更高。为了给杉木人工林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研小组对某地成熟杉木人工林设置若干个20m×20m的样地,采用3种强度间伐,同时林下间作阔叶树浙江楠(一种金丝楠木)和檫木(树皮、叶入药)的一年期幼苗,并以未间伐间作的杉木人工林为对照,探究不同间伐强度与阔叶树间作处理对杉木的影响,4年后检测杉木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间伐强度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冠幅/m单株木材体积/m3木材体积的总量/m3·hm-2
CK10.713.13.290.12226.12
Ⅰ:47%11.515.13.690.18163.94
Ⅱ:56%11.815.64.310.21162.47
Ⅲ:65%12.817.23.990.22142.58

(1)间伐样地边缘植株的生长状况与内部植株有差异,为避免这种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间伐时应如何操作?___
(2)间伐后间作浙江楠和檫木,其意义是可充分利用___,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___能力,有利于发挥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3)间伐后杉木的单株木材体积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有利于单株植株生长。
(4)图1、图2分别表示不同处理后总出材量结构和用材材种占比(薪材:燃料木材;废材:失去利用价值的木段、树皮及梢头木;用材:除薪、废材以外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木材)。

根据以上结果,从杉木利用的角度看,___处理最佳,判断依据是___
(5)研究发现,适度间伐导致土壤有机碳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为研究柳条鱼对水生昆虫捕食的选择性,进行如下探究:
假设:
柳条鱼对实验所选用幼虫无偏好,但对水体表层活动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实验步骤:
(1)选择在水体表层活动的甲幼虫和乙幼虫,以及在水底部生活的丙幼虫和丁幼虫为代表,作为柳条鱼捕食对象;
(2)在每个水缸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柳条鱼若干,以及4种幼鱼各20条;
(3)分别记录水缸1-3中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条鱼在水底部对幼虫的捕食量。
①为记录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设置水缸1-3的目的是_____
A.防止意外B.减少误差C.控制变量D.设置对照

结果:
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1】甲幼虫:14,乙幼虫:15,丙幼虫:4,丁幼虫:2
【水缸2】甲幼虫:13,乙幼虫:15,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3】甲幼虫:13,乙幼虫:14,丙幼虫:3,丁幼虫:2
柳条鱼在水底部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4】甲幼虫:7,乙幼虫:6,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5】甲幼虫:7,乙幼虫:7,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6】甲幼虫:8,乙幼虫:6,丙幼虫:2,丁幼虫:1
②针对假设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实验记录的捕食量,需要计算_____,依据处理后的数据画柱状图。
③用简要的文字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获得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对本题中的假设进一步探究,则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下列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编制答案)
关键词:柳条鱼体重  数量性状   两种幼虫    pH梯度
    水温梯度   不同比例   胃蛋白酶    柳条鱼过量
2011-06-17更新 | 105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林场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主要种植的树种为柳杉和杉木,为速生林;其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1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_ 个营养级,其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黑眉锦蛇和猫头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和自然林相比,其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比较低,赤腹松鼠种群爆发,柳杉和杉木严重受损。为了降低经济树种的损失,可以利用捕食等种间关系进行________防治,防治害虫的关键是要__________其环境容纳量。
(3)图2中,①+②+③+④代表该营养级生物的___________,②部分代表用于该营养级生物_____________的能量。能量从该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03更新 | 16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贝类动物河蚬通过滤食蓝藻和有机碎屑能有效改善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其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中河蚬对叶绿素a浓度和漂浮物浓度的影响,其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测定时,可先提取再测定。提取时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的依据是______
(2)河蚬能滤食蓝藻和有机碎屑,说明河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与水体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
(3)实验过程中发现,水体中的沉水植物苦草随河蚬密度增大,其生长速率增加,根据图示判断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河蚬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体中蓝藻的密度,降低蓝藻和苦草之间的____(填种间关系);其二是能_____(填“增加”或“降低”)水体中漂浮的浓度,使水体透明度增加, ________,苦草的光合速率增加,生长速率增加。
(4)若将上述成果用于修复水体,除考虑投放河蚬的密度,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_____(答出1点即可)。
2023-03-20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