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9 题号:22247490
十年来,我国生态学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为探寻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利用菹草、苦草等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检测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实验结果如图1.
资料二: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机械化林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林地面积108.6万亩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所得结果如图2.

(1)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后,人工引入植物浮床及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它们通过与浮游藻类主要竞争______,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种植的苦草与浮游藻类在湖泊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少量污水(含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排放到湖泊,一段时间后污水被净化,该过程的完成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
(3)根据图1所示的检测结果,若要降低水中的总氮(TN)含量种植________效果更明显。
(4)据图2推测,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分密度较小时,林下_________更充分,可促进幼苗生长。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_______株/hm2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阙的草原上,饲养着大量的家畜、它们与章原上其他各种生物组成了复杂的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某草原上生活着一种薄翅螳螂,该种螳螂的雌体交配后即以雄体为食,雌雄薄翅螳螂之间的这种关系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捕食关系,理由是_____

(2)如图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蒙古兔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增长速率(N/t)的变化曲线,在调查时间段内蒙古兔种群数量的增长呈现_____型曲线。若想持续最大量捕获蒙古兔,应使其捕获后种群维持在_____(填“t0”“t1”或“t2”)时的数量。
(3)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一般都遵循着_____(至少答2个)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大力实施“退耕还草”等防治草场沙漠化的措施,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据生态学原理,这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的原因是_____。“退耕还草”的演替过程在生态学上属于群落的_____演替。
(4)某种昆虫通过鸣叫声吸引异性,昆虫的鸣叫声属于_____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2022-02-02更新 | 106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改变种间关系并影响植物入侵的最终结果。科研工作者对入侵植物豚草和本地植物鬼针草施加不同浓度的酸雨模拟溶液探索酸雨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1)豚草和鬼针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二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研究者设置系列实验如图1,施加不同浓度的模拟溶液(pH =3、4、5、7),记录植株在第24、34,45天以及生长季结束时的株高。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3)单栽组结果如下表所示:

豚草株高(cm)

鬼针草株高(cm)

3

4

5

7

3

4

5

7

24天

17.2

22.3

19.1

18.3

12.1

17.2

15.4

13.3

34天

21.0

32.5

29.1

27.6

15.3

25.2

20.4

18.9

45天

27.3

40.2

38.3

39.4

16.5

30.4

26.3

25.1

生长季结束

70.6

63.5

80.5

85.7

51.6

52.3

65.6

70.4

分析数据可知,在鬼针草生长过程中,pH为________的模拟溶液体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果;________对高浓度酸雨的耐受能力更强。
(4)混栽实验结果采用相对邻株效应指数(RNE)衡量该植物受到的生存压力,RNE越高意味着生存压力越大,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结果分析,在________的条件下,鬼针草的生存压力最大。
(5)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豚草在酸雨严重的地区更易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
2023-10-31更新 | 20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科研人员为修复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对照区稻田按当地耕作习惯进行日常管理,人工控制区进行如下处理:
①稻田冬闲期种植豆科绿肥紫云英,并在盛花期全株翻耕还田;
②田埂全年保留禾本科杂草,并在控制区中部设置菱白种植区;
③水稻生育期不喷洒杀虫剂,并控制化肥使用。
下图是人工控制区和对照区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及其两种天敌密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中常用____________法调查稻纵卷叶螟种群密度。蜘蛛和寄生蜂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成分),它们与稻纵卷叶螟间的种间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
(2)与对照区相比,人工控制区中蜘蛛和寄生蜂的数量____________,主要原因:一是稻田田埂全年保留禾本科杂草、控制区中部种植茭白等可为寄生蜂和蜘蛛____________;二是不喷洒杀虫剂,____________
(3)生态修复实施5年后,人工控制区和对照区效益调查比较如下表:
处理杀虫剂使用次数/次季-1氨肥使用量/g·m-2水稻产量/g·m-2经济效率/元·m-2
控制区0.018.44847.932.59
对照区4.021.29786.312.36
①从物质循环角度看,稻田生态系统需要施氨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与对照区相比,控制区氮肥使用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N元素在水稻、稻纵卷叶螟、蜘蛛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
(4)在实施稻田生态工程修复时,可以通过保护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____________,最终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提高。
2022-02-20更新 | 7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