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22664362
盐碱水绿色养殖技术模式是通过在盐碱地区开挖池塘,经淡水或降雨压碱后,土壤盐分淋溶到池塘中,使其变成耕地,实现生态修复。池塘中的盐碱水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实现渔农综合利用,让昔日一块块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
(1)黄河三角洲某地区根据上述原理,“抬田挖塘”建立的台田模式如下图所示:

“抬田挖塘”是在低洼盐碱地上按一定的比例开挖池塘,并将开挖池塘的土垫在台田上,由于____会使台田的无机盐减少,pH____,两三年后台田上就可以种植棉花、黑枸杞等农作物了。台田及池塘四周要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以保护池坡,按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对种植这些植物在布局上的要求是____
(2)池塘养殖技术需根据养殖动物习性需要、盐碱地条件和不同的模式开挖池塘,该技术流程包括①池塘水质分析与改良②养殖尾水处理③养殖品种选择④养殖水循环利用。合理的排序是____(用数字表示)。青海某盐碱水池塘选择土著品种青海湖裸鲤作为养殖对象,某研究小组对该池塘生态系统中4类不同生物A、B、C、D消化道内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

青海湖裸鲤

浮游动物乙

B

底栖动物丙

浮游植物甲、浮游动物乙

C

浮游植物甲

/

D

浮游动物乙

浮游植物甲

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用字母表示)。研究表明,盐碱水养殖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均显著低于淡水组养殖,其原因可能是在盐碱水养殖条件下,青海湖裸鲤所获能量更多用于____调节和酸碱调节,而非生长。
(3)“抬田挖塘”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说明该盐碱地在修复过程中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发展生态农业已经在全国蔚然成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比比皆是(如下两图所示模式)。利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塘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塘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鲢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科研工作者对该模式的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统计如下左图【单位:kJ/(m2.a)】
模式2:将鸡、猪、人的粪便及玉米秸秆放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用来做肥料,从而建立了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农业系统如下图。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模式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式1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 kJ/(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由于在鱼体采用的标记物容易脱落,因而调查结果要比实际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
(5)模式2提示我们应该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大大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传递效率”或“利用效率”)
2021-02-03更新 | 8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如图表示某地有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湖底演替到森林的部分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
(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
(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
2018-03-27更新 | 148次组卷
【推荐3】荒漠草原是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基地,亦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建立对荒漠草原的保护机制,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草地群落构建机制及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形成机制。
(1)增加生物多样性可提高群落获取资源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
(2)生态位理论认为,影响局域植物群落组成的基本驱动力主要是环境过滤(生境中的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驱动)与相似性限制(物种间的竞争、排斥作用)。群落内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近的物种生态位相似,并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近;若环境过滤作用占主导地位,则相同的生境更可能筛选出适应能力相似且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从而表现为谱系的聚集;若相似性限制占主导地位,亲缘关系较近且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之间更容易产生______,导致物种间无法共存,从而表现为谱系的发散。
(3)群落构建中性理论认为,群落内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生态漂变(局域群落内不考虑物种特性或功能性状时,物种相对多度的随机变化过程)对群落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重要性与群落大小相关。一般情况下,随着群落规模的减小,生态漂变对群落构建作用及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
(4)中度干扰假说认为,适度干扰如放牧、刈割等有利于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依据生态位理论中影响局域植物群落组成因素的论述,原因可能是______。然而荒漠草原的调查结果并不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在干旱条件下较低强度的放牧都可能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说明群落生物多样性受______的影响。
2024-05-25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