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1 题号:22699813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修复湿地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够改善民生、助力减贫,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某湿地地面活动的某种动物种群的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答出2点即可)。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___
(2)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替代”是根据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物种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防治技术。有人认为,不能用芦苇通过生物替代的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结合下图信息分析,能支持该观点的证据是___。在滨海湿地修复过程中通常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使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

(3)研究发现,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细胞内的膜结构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氧清除剂能够维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叶片与根部SOD活性随盐浓度的变化不同,根部SOD活性变化是___,试分析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环境的可能机制是___

(4)研究人员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浮于水面上种植植物的床体,植物根系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对某滨海湿地进行了镉、汞污染有效治理。有人提议,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提议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城镇对某河流域进行了生态保护,对其生态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查白鹭在该河流域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计算出其种群密度低于理想密度时,可以改善其生存空间、食物等,从而提高_____,这是保护白鹭的根本措施。
(2)随着保护措施的进行,该河流域群落中白鹭的数量日益渐增,群落中原有的野鸭数量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野鸭移至周边其他群落,其直接原因是物种的_____重叠较多(相似),竞争较大。这种现象是生物与环境_____的结果。
(3)该河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为单细胞藻类,其生物量金字塔呈下窄上宽的原因是:_____。该生态系统中斑蛾在求偶时,会向外界分泌性信息素,这属于_____信息。
当某地区奶牛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杂草数量先是迅速下降,然后恢复至原始数量,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通过_____恢复稳态。
2022-11-13更新 | 43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表格是食物网中“玉米→鼠→蛇→猛禽”这条食物链中某些营养级生物的部分能量数值(单位:J·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图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猛禽处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它和杂食性小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小鸟通过鸣叫来传递求偶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玉米→鼠→蛇→猛禽”这条食物链中,蛇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___________%用于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保留两位小数)。
(3)调查玉米田里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调查发现,该地区田鼠种群有爆发趋势,种群数量每年均以 12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 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在玉米田的管理过程中需不断除草治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由于人类不断开荒而导致植被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而造成了不宜耕作,最终逐渐沙漠化。虽然人类迁移到别处很多年,该地的生态却没有得到恢复,说明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后来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发动农民植树造林,逐渐在沙漠化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片片“绿洲”,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12更新 | 79次组卷
【推荐3】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从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十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培养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a._____;b._____
(2)若本实验使用的是如下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该计数板上有_____个计数室;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

(4)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_____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等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