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2 题号:22849718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过程。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吸收光谱的关系,作用光谱显示的是不同波长光的光合作用效率;吸收光谱显示的是叶绿素a对于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百分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林下几乎都是散射光(主要为蓝紫光)适合阴生植物生存。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的大且颜色深,其生理学意义是___
(2)作用光谱可用___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根据图示,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实验测定植物叶绿素a、b的含量时发现:阴生植物中叶绿素b/a大于阳生植物,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
(3)精细的调控机制保障了卡尔文循环中能量的有效利用:
①当叶绿体中五碳糖含量偏低时,可通过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___(填“增多”或“减少”),再生五碳糖过程___(填“加强”或“减弱”)来增加其含量。
②磷酸转运器位于叶绿体膜上,是一种能将三碳糖运出叶绿体,同时将无机磷酸(Pi)等量运入叶绿体的一种载体。三碳糖合成蔗糖时会释放Pi,如果蔗糖的输出受阻,则其合成速率会___,造成___,从而影响卡尔文循环的正常运转。
③卡尔文循环中酶的数量和活性都会受到调控,其酶数量可通过调控___和叶绿体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实现。
(4)现提供植物叶肉细胞匀浆、适当的介质、低渗溶液、离心机、充足的14CO2及ATP和NADPH等试剂,请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而不在类囊体薄膜上,完善实验思路。(要求与说明:细胞器内部结构的分离、提纯方法不做要求;14C有机物检测方法不做要求)
①取适量叶肉细胞匀浆经___后提取叶绿体,
②将叶绿体___
___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SⅠ和 PSⅡ是两个光系统,能吸收利用光能进行电子的传递。PQ、Cytbf、PC 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其中 PQ 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 H运输到类囊体腔中。图中实线为电子的传递过程,虚线为 H+的运输过程。ATP 合成酶由 CF0和 CF1两部分组成。据图回答问题:

(1)PSⅠ和 PSⅡ光系统主要吸收________光进行光反应,该场所产生的_________将参与 C3的还原。
(2)图中电子传递的过程可知,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据图分析在一个细胞内光反应产生的 O2至少穿过____________层生物膜用于有氧呼吸。
(3)CF0和 CF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合成 ATP 依赖于类囊体薄膜两侧的 H浓度差,图中使膜两侧 H浓度差增加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答三点)。
2023-01-09更新 | 8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缺镁会导致其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影响产量。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镁条件下荔枝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见下图,据图回答:
   
(1)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的____ 上,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为了防止色素被液泡中的有机酸破坏,需要加入的物质是____。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吸收峰值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图1中,缺镁组的气孔相对开度低于对照组,但其细胞间CO2浓度却较高,试分析原因:____
(3)图2中,A点的生理意义是____;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若提高气孔相对开度,A点将向____(填“左”或“右”)移。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小于200μmoL·m-2s-1时,光反应中____的生成速率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 800μmoL·m-2s-1时,缺镁组荔枝的真正光合速率约为(用 CO2量表示)____μmoL·m-2s-1。图中B点限制光合速率升高的内部因素有____
2023-06-19更新 | 12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为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部分阶段示意图(其中PSⅠ和PSⅡ表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根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在植物细胞中,光系统位于叶绿体的____(结构)上,PSⅠ和PSⅡ吸收的光能储存在____(物质)中。
(2)PSⅠ和PSⅡ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推测该复合体由蛋白质、____和电子传递链组成,主要吸收____光和____光。
(3)合成ATP依赖于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图中使膜两侧H浓度差增加的过程有____________
科学家以疏叶骆驼刺为材料,分析热胁迫后光系统Ⅱ(PSⅡ)和RuBP羧化酶(可催化C5固定CO2)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1)在叶片温度超过43℃后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活力指数均出现明显的降低;(2)随着叶片温度的上升,RuBP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34℃时具有最高的活性水平。
(4)当实验条件为20℃时,酶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将实验温度调整为30℃时,RuBP羧化酶活性升高,短时间内C3含量____,对光反应速率____(有/没有)影响;实验温度调整为大于43℃时,光系统II和RuBP羧化酶均表现出功能不稳定,甚至失活。
2023-11-10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