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22905558
薇甘菊是世界上公认的恶性杂草之一,20世纪80年代入侵到我国,并逐渐蔓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薇甘菊入侵后,能迅速繁殖,使得其与当地植物争夺水分、阳光、空间而导致_____加剧,严重影响当地植物正常生长。薇甘菊成片生长,覆盖其他植物,使其他植物死亡而成为单一优势种,据此推测,薇甘菊最可能是通过下图中的途径_______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该途径导致当地群落的演变类型属于______   
(2)薇甘菊对邻近植物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其它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现象),这可能是薇甘菊快速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者利用薇甘菊挥发油处理不同植物,实验结果如下图:   

薇甘菊通过挥发油对邻近植物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信息。图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油菜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促进大豆的生长,若将薇甘菊引入到大豆田中,你认为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
(3)若要用15kg的微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75g,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图乙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X和S两个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_____(填X或S)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升,且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但种群数量一旦低于_______(填X或S)就会走向绝灭。
(2)r对策物种的曲线只有一个平衡点,(东北虎/家鼠)_______属于r对策物种。这些物种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_______型增长曲线。
(3)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曲线1的增长趋势,种群增长会越来越快,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_______。图乙曲线Ⅱα角的形成原因是在该环境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鼠患。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蛇与鼠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关系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过程叫_______
2021-11-09更新 | 49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由于富营养化严重(主要是含N、P的无机盐超标),太湖常在5月底6月初发生水华,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科研人员对太湖某区域内主要鱼类组成和其食物关系进行取样调查,绘制的部分鱼类的食物关系如下图1所示。图2为禁渔前太湖某些年份的捕鱼数量变化(相同捕捞方式和频次下的捕获量可间接代表鱼类的种群密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鲚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银鱼主要摄食桡足类浮游动物,这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鲤鱼、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的太湖水中微囊藻大量繁殖,而其他浮游植物如鱼鳞藻、脆杆藻逐渐减少,分析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根据图1和2分析,1995年后太湖中鱼类的优势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鲢鱼”、“鳙鱼”或“鲚鱼”)。该种鱼类数量增多会直接增强对______________的摄食,从而有更利于微囊藻的繁殖。
(5)从2020年10月1日起,江苏省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从保护太湖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角度来分析,十年禁渔属于_______________保护。十年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机制。
2022-05-27更新 | 24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豚草是一种常见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豚草的主要天敌是广聚萤叶甲,它可取食豚草叶片,并对豚草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豚草和广聚萤叶甲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皆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且这种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豚草和广聚萤叶甲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2)若要研究豚草的_________,需要调查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的情况及种间关系;若要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进行采样调查,土壤取样深度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3)研究者就豚草和广聚萤叶甲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4组网笼中养殖豚草,分别连续2代进行如下处理:①常温+无叶甲取食②增温+无叶甲取食③常温+有叶甲取食④增温+有叶甲取食。
将第3代豚草种植在相同条件下,放入叶甲,统计豚草生物量和叶甲死亡率,结果如图。

结果表明:增温对豚草生物量的影响____________。广聚萤叶甲取食会导致豚草表现出某种未知的抵御叶甲的机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的产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研究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豚草向北方的传播速度快于广聚萤叶甲,导致两个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域逐渐减少。有人预测,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利于对豚草的防治。结合本研究结果判断上述预测是否准确_______,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07更新 | 3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