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2743037
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1 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 号(不含Mg,其他成分与1号相同)。
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的胚剥离,去掉胚乳。
③在无菌条件下,将胚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观察幼苗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组别
培养基1号2 号1 号1 号
培养瓶数目5555
每瓶接种数目10101010
培养条件光照16h/d
25℃
光照16h/d
25℃
黑暗
25℃
光照16h/d
10℃
实验结果(幼苗颜色)A 色B色C 色黄绿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中A、B、C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实验设计中,为什么不是每组只用1个培养瓶或每个培养瓶中只接种1 粒种子的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种子萌发的方法,而是去掉胚乳,将胚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内容,请列出各对对照实验及其相关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上,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在酶催化下直接参与CO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H2O和______,C3还原过程需要的能量由______(填物质)提供。
(2)如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中,催化固定CO2形成3一磷酸甘油酸(PGA)的酶在_______中,PGA还原成磷酸丙糖(TP)运出叶绿体后合成蔗糖,催化TP合成蔗糖的酶存在于_______
(3)根瘤菌固氮产生的NH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_____键。
(4)CO2和N2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_______: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_______的分解。
(5)蔗糖是大多数植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有机物,与葡萄糖相比,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____
2023-09-16更新 | 9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8年10月,袁隆平团队在青岛培育的“青岛造海水稻”正式向全国试种推广,这意味着我国的十亿亩盐碱地有可能变成粮田。在培育“海水稻”的过程当中该团队做了以下实验:将某品种水稻植株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在盐碱和非盐碱土壤中种植一段时间,改变光照条件,其他条件适宜,分别测得两组植株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CO2吸收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光照强度(Lx)0200400600800160032006400
CO2吸收量
[μmolCO2/(m2·a)]
甲组-302610121212
乙组-10-50612182020

(1)海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的具体场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反应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大于1600Lx时,限制甲组的光合速率不再发生变化的内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项即可),此时给水稻植株提供14CO2,请写出放射性的14C在水稻细胞中的转移途径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的光照强度补偿点为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600Lx时,两组幼苗的总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 (填“甲>乙”、“甲=乙”或“甲<乙”),
2021-05-27更新 | 5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Science》发表的这项新发现会导致教科书重写吗?
据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光合作用——利用近红外光进行的光合作用,研究成果于2018年6月在《科学》杂志网站发表。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放氧光合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都是可见光,但这种新类型光合作用利用的是近红外光,它广泛存在于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blue-green algae)中。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赫伦岛海滩岩石表面之下几毫米处发现了含有叶绿素f的蓝(藻)细菌,它们在缺少可见光的条件下也可以借助近红外光生长。
常见的光合作用利用来自红光的能量驱动。这一特征存在于我们已知的所有植物、藻类中,因此人们认为红光的能量为光合作用设定了“红色极限”。
然而,当一些蓝(藻)细菌在近红外光下生长时,常见的工作系统关闭了,取而代之的是叶绿素f(chlorophyll-f)的系统。在此研究成果公布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中的叶绿素f只起捕获光能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在荫蔽或者光线较暗的条件下,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低能量的近红外光来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这就是“超越红色极限”的光合作用。在新的光合作用工作系统中,通常被称为“辅助色素”的叶绿素f,实际上是在执行关键的化学步骤,而不是教科书所描述的发挥辅助作用。
研究人员彼得·伯林森评价:这是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发现,它突破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比尔·卢瑟福教授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应该得到祝贺,因为他们揭示了光合作用基础过程的一个新途径。
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光合作用基本机制的认识,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应该重写;它扩大了我们寻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范围,并为培育更有效利用光能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1)将你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与本文中介绍的新知识进行比较,将不同之处填入下表。

叶绿素种类

相应的功能

教材知识

本文知识


________
(2)请解释上述材料中“超越红色极限”的含义:___________
(3)本项研究重要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存在一种新的叶绿素——叶绿素f   
B. 具有叶绿素f的生物中没有其他叶绿素
C. 叶绿素f具有吸收近红外光的作用            
D. 叶绿素f在光合作用中起辅助作用
E. 叶绿素f可作为关键色素转换光能
(4)请结合本文撰写一段文字,介绍蓝(藻)细菌的光合作用。(12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
2020-07-09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