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3 题号:3171036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 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l/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kJ, 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l/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
(6)图丙为演替过程中该草原中的植物a和两种动物b、c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b、c均能以a为食。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若b消失,物种c的数量应_______
(7)青蛙只能捕食移动的昆虫,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信息,可以通过放养青蛙有效防治害虫,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图1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________,。
(2)图1所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__________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_________
2016-12-12更新 | 19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生态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们常使用生态浮床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遭到轻微污染一段时间后能够恢复如初的原因是___________。无机物污染通常会引起水华,使用生态浮床可以有效控制这一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湖泊修复过程中,有时还需要投放一些底栖动物、植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等,这可能使湖泊中的群落发生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若要调查投放的某种鱼在湖泊中的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法,限制该鱼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
2023-04-02更新 | 30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____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研究者对某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幼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①据表可知,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株/hm2
②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因松毛虫__________,故需通过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及时做好监测和预防。
2022-12-08更新 | 3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