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3648568
立体养殖、合理养殖是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某池塘里放养着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池塘里长有芦苇、水毛茛等植物。该地区的生活污水还会流入该池塘。请回答以下问题。
(1)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
(2)调查该池塘中鳙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法,若调查的时候捕捉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造成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该池塘中鳙鱼体色有差异,这体现的是_____多样性。四大家鱼可以混养在一个池塘中,这体现了群落的___结构。
(4)某研究小组对鳙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鳙鱼同化的能量是___KJ/cm2·a。

(5)该池塘对社区的小气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若该池塘被废弃后逐渐干涸并长出杂草,若干年后逐渐会形成小树林,这种变化属于_____演替。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地退耕还草后,啮齿动物A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为将其数量控制在不危害草地的范围内,研究人员经调查论证后,向该地引入了小型肉食动物B。如图为引入小型肉食动物B前后(a点时引入)啮齿动物A各个年龄阶段的相对数量变化,不考虑迁入与迁出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引入小型肉食动物B后,啮齿动物A种群的年龄结构变化为__________小型肉食动物B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啮齿动物A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______

(2)为评估引入小型肉食动物B后,啮齿动物A的种群数量变化,研究人员将设点诱捕到的m只啮齿动物A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设点诱捕到n只啮齿动物A,其中p只有标记,则该地啮齿动物A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__只。由于两次诱捕的时间间隔较长,研究人员认为计算出的啮齿动物A的种群数量可能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023-04-30更新 | 21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1年8月达里湖冬捕习俗已经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化厅批准为“达里湖冬捕习俗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可促细胞发育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是纯天然溢补营养佳品。
(1)达里湖中的所有鱼并未构成一个种群的原因是___。达里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
(2)若要调查达里湖的瓦氏雅罗鱼,可用___法,若要长期保持瓦氏雅罗鱼高产,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角度分析,捕获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___。从个体发育的角度,不应该捕获___
(3)2022年瓦氏雅罗鱼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除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外,还有___
(4)虽然瓦氏雅罗鱼需求量较大,但也不能对其过度保护的原因是___
2023-02-04更新 | 6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单位:kJ/m2•a),图中字母代表各种生物类型。据图回答: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字母_____________代表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型动物群。
(2)图中尚未用箭头标出的是各类型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系统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导致E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但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野外调查D的种群密度时,某同学将初次捕获的50个个体用记号笔标记后放回,半年后进行了重捕,该同学由此计算出的种群估算数值很可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2019-06-29更新 | 2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