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47 题号:3896515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根据原料不同,生物乙醇可分为以淀粉类物质为原料的第1代生物乙醇和以秸秆等纤维素为原料的第2代生物乙醇。两者的生产过程都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且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提高产率。
(1)生产第1代生物乙醇时,首先利用微生物或酶将淀粉材料彻底水解为_____,才能利用酵母菌在_____条件下将其转化为乙醇。
(2)生产第2代生物乙醇时需要纤维素分解菌,为此,小明同学设计了两种培养基。甲培养基含纤维素粉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无机盐适量;乙培养基含CMC﹣Na10g、酵母膏1g、琼脂15g、土豆汁100mL、无机盐适量。
①在上述_____(填“甲”或“乙”)种培养基上能够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筛选该菌落时常需要向该培养基中添加_____;另外一种培养基的作用是_____
②为防止杂菌污染,除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灭菌,还需要对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清洁和_____
③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高产率菌种还需要提供_____条件。
【知识点】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多氯联苯(PCB)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某科技小组欲从受PCB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PCB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受PCB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PCB的细菌,应配制以_____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时用到的玻璃器皿需用___________进行灭菌。
(2)分离前可通过选择培养增加土壤中PCB分解菌的浓度,选择培养时需要不断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PCB分解菌的浓度时,常需同时培养空白培养基,其目的是___________。若实验中发现空白培养基上生长有3个菌落,为准确测定样液中PCB分解菌的浓度,则需要___________
(4)在纯化土壤中的PCB分解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4-08更新 | 12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科研人员选取5g土壤样品,加入到含100 mL培养基M的锥形瓶中,在30℃条件下振荡培养5天,取出5mL培养液接种到相同的新鲜培养基,按此步骤,连续培养5次,分离获得菌株Q18。利用该菌,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其降解柴油的最佳条件,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研究中的“土壤样品”最好选自什么样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获得菌株Q18,实验使用的培养基M应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从物理形态上判断其属于______培养基,连续培养5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5次连续培养后,需要利用__________(填方法)接种培养液,再在适宜温度下培养24 h后,挑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进行重复培养,直到分离出单一菌株。
(4)据实验结果图分析,若某地区土壤发生柴油重度污染,则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添加浓度为___________的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提高其对柴油的降解效果。
2018-03-15更新 | 20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In-Fusion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无缝克隆技术。该技术关键是要在目的基因两端构建与线性化质粒末端相同的DNA序列(即同源序列,通常为15-20bp),然后用In-Fusion酶处理即可实现无缝连接。它的操作步骤大致为:①质粒线性化;②PCR扩增出两端含线性化质粒同源序列的目的基因;③目的基因与线性化质粒同源区域在In-Fusion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④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1)过程①中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另外,利用_____处理也可以直接得到线性化质粒。
(2)据图分析,为保证扩增出所需的目的基因,引物A或引物B要依据_____序列进行设计。过程②经过_____轮循环即可初步得到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片段。
(3)过程③中,同源序列1、2中的碱基排序不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_____。图示In-Fusion技术可作为模型使用,一般来说只需要改变图中的_____,即可快速构建出另一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4)若目的基因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过程④需要用_____处理大肠杆菌。为检测已转化大肠杆菌的抗性效果,在含氨苄青霉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用显微镜计数法和_____法进行计数,若计数结果分别是M、N,则致死率可用(M-N)/M×100%表示,此结果较真实值偏大,原因是_____
2022-05-29更新 | 3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