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6 题号:5005263
图甲表示在晴朗夏季,大田种植的番茄植株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晴朗夏季,将用完全培养液培养的番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分析:

(1)图甲中C点代表上午10:00,E点代表中午12:00。C~E时间段中,该植物吸收的CO2量约为________mg/dm2
(2)图中如果在C、F时刻,植株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________;直接影响图甲中jkl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图甲中,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图甲中J点向_____ (左或右)移动,若图乙中D点和H点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H点时的光照强度。
(4)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角度分析,在乙图中,与甲图番茄植株在B点的整体生理状态相同的点有__________。根据乙图分析,该番茄植株一昼夜能否积累有机物__________(填“能”或“否”)。
(5)当罩内的CO2浓度位于图乙中D点时,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用下面的图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图表示光反应的简单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相应结构或物质名称: A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结构乙____________
(2)阳光充足时,叶肉细胞中F产生后的去路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3)对图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 X、Y吸收的光能都用于水的光解
B.破坏膜上的蛋白结构影响ATP的合成
C.结构乙是e传递的载体
D.电子传递促进部分E主动转运至部位甲
E.B、D主要用于固定二氧化碳
某研究小组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有关实验内容如下图所示:

(4)该实验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显示:c点开始,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单位时间的上浮数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原理还可以用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得知:上升一个叶圆片相当于每分钟释放到细胞间隙中的氧气量是0.1毫克。实验记录如下:
(7)NaHCO3溶液的浓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具体反应是_____________
2019-11-19更新 | 7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节律时钟(由若干蛋白质组分构成)调控装置的发现者。植物的节律时钟控制很多生理过程,如向性生长和光合作用等。

左图显示,向日葵幼苗白天表现出向光性,但在夜间却能重新转向东方。
(1)在单侧光下,向日葵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导致向光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 背光侧和向光侧脱落酸合成量不同        
B. 背光侧和向光侧脱落酸分布不均匀
C. 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合成量不同        
D. 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为了揭示向日葵幼苗夜间重新转向东方的机理,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设:(1)环境昼夜交替引起该现象(外因);(2)植物自身存在昼长和夜长均恒定的生物时钟(内因)。下列实验设计有助于区分上述两种假设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在温度不同的暗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B. 在装有全天候定向光照的温室内观察是否出现节律性转向
C. 在若干个光照强度不同的温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D. 在夏至(昼长夜短)和秋分(昼夜等长)夜间分别测定大田幼苗顶芽转向速率
为了探究节律时钟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构建了TOC和ZTL两种拟南芥突变株(两者的节律时钟周期分别为20和28小时,昼夜时长为1﹕1),并测定两者在不同条件下(T20和T28)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其中T20和T28表示室内控制光照/黑暗循环周期分别为20和28小时(光照与黑暗时长为1﹕1)。测定结果如右图所示。
(3)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参与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
(4)植物的干重能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科学家在研究中比较了两种突变株的干重。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观测指标还可以采用_______吸收量和________释放量。
(5)对某些农作物而言,干重的提高意味着产量的增加。下列能影响植物干重的因素是________       
A. 色素含量          B. 光照强度          
C. 环境温度          D. 昼夜时长
()6根据右图,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1-19更新 | 322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如图为某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过程①的色素其作用是_________,此过程中细胞生成物质B的同时,还产生了___________。物质C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并参与了过程③,如果物质C的供应突然停止,其他条件不变,短期内C5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2)物质B参与过程⑤,如果物质B严重不足,则C6H12O6分解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借助5套密封装置,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与该绿色植物O2相对释放量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 h内记录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单位mL):

①在每个光照条件下,均设置1、2、3组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在光照强度为500 lx时,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平均每小时为________
2017-09-13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