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总、净光合与呼吸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3 题号:6937102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水稻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水稻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原理: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①调节天平平衡;②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处,15min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距离,过15min再观察记录;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该实验拟定一个合适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装置中,A、B瓶除了水稻苗存活状态不同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控制 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弱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控制。
(3)请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B点与A点比较,光合作用强度较大的是____点,
②C点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C点与D点相比积累有机物较多的点是_____点。
③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与B点相比较,D点指针向______偏转,此时指针位于天平原点0的____________侧。
(4)若用此装置测定水稻幼苗的呼吸强度,需要对此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光也调控植物的其他生理反应。图1是植物表皮的保卫细胞及其围成的气孔结构图,图2是用红光和蓝光处理后,植物表皮气孔的开放情况。

(1)光照影响保卫细胞的气孔开放。A曲线是在饱和红光照射下(此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测得的气孔开度。B曲线是在_________的前提下,添加蓝光照射测得的结果。A、B两曲线所示结果说明_________
(2)将保卫细胞去除_________后制成原生质体,将其置于等渗悬浮液中,经蓝光照射后,测得溶液的pH显著下降,说明蓝光能促进原生质体将_________运出细胞,进而促进K+进入保卫细胞,使保卫细胞内渗透压_________,细胞_________,气孔开放。
(3)用野生型拟南芥和M基因突变型拟南芥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整个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该结果显示:在外加ATP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_
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基因控制合成的M蛋白能够活化H+载体,而M蛋白的活化需要ATP的协助。推测上述结果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推知蓝光作为环境信号促进气孔开放的机制是:_________
2018-05-16更新 | 30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棉花属于阳生植物,科研人员为提高棉花的品质开展了下列两项研究。
研究一:光照强度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1. 图1曲线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 如果白天和黑夜各为12h,在______ klx以上的光照强度下,棉花植株一昼夜吸收的CO2的总量超过释放的CO2的总量。若叶面积为50cm2的棉花在光照强度为8klx时,每小时合成的葡萄糖量______ mg。(保留一位小数)
3. 对照图1中棉花曲线添加一条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不考虑具体数据)________
研究二: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实验结果如图2、图3。
4. 由图2曲线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合成的糖转变成图3中______________(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
5. 由图3可知,去除部分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增加,原因是(       )
A. 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量减少       B. 植株的呼吸作用下降
C. CO2固定速率增加       D. 叶片光合速率增加
2019-11-22更新 | 8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一个水域的水质好坏通常以在其生活的植物生长情况作为衡量的指标。质检人员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涪江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
5.1mg6.6mg4.7mg

(1)在这一昼夜内,丙瓶中浮游植物呼吸消耗的O2量为____________mg,消耗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乙瓶浮游植物制造的O2量为____________mg,制造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
(2)图是根据透光的乙瓶在密闭的一昼夜内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出的曲线(假定温度不变),据图得知,24小时中,浮游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____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____________点。0—6点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6点之前曲线下降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019-03-08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