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8 题号:7760424
棉蚜是一种生活在棉花上的农业害虫。研究人员将不同初始密度(1头/叶和20头/叶)的棉蚜放在开放和封闭条件的相同环境中,研究其种群变化情况,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调查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________。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比封闭条件下更早衰退的原因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2)研究人员对某地区棉田中的棉蚜和七星瓢虫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头/100株)。由表可知,七星瓢虫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七星瓢虫遇到敌害侵袭时,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驱赶天敌,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相较于使用农药灭虫,该生物防治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图1为巴拿马运河区的卡腾湖食物网示意图。丽鱼是亚马孙河流域的一种本地鱼,曾偶然地被带入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卡腾湖,随后生态学家对卡腾湖的生物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调查研究。

(1)卡腾湖的__________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丽鱼既是一种可食用鱼类,又是一个捕食者,它的存在对当地鱼类种群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原来很常见的6~8种鱼类现在已完全消失或极为少见,丽鱼取代北梭鱼成为一个顶位肉食物种,也间接导致了其他捕食性动物数量的减少,北梭鱼、黑燕鸥和鹭鸟等几乎不见踪迹。从群落角度分析,引入丽鱼后对卡腾湖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对卡腾湖中丽鱼的进行了持续研究,最终结果如上图2所示。引入的丽鱼能更好地在新生境中定居下来并迅速增长,其入侵最初几年的种群增长呈“J”形。但一段时间后,种群呈“S”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综合图1、图2推测,在卡腾湖中,成年丽鱼最初主要是捕食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造成北梭鱼、黑燕鸥种群数量下降。
(3)近些年来,当地人对该湖做了大量的恢复工作,这需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等生态学基本原理。采取物种的重新引入和生境的恢复或重建等一系列的措施,以便能够再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自然群落或生态系统。在恢复生态过程时,还需借助于排除入侵物种,引入和培植本地物种,考虑所要引入和培植的本地物种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从而确定引入和培植生物的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2022-05-25更新 | 38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_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增加,这将直接导致____________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狼和兔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论哪种生物的种群,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017-05-04更新 | 345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则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如果要调查其中某动物种群的密度一般采用_____,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种群密度为______点时,表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图。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年,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增加、减少),在调查的20年间,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的时间段是_____
(4)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在培养过程中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
样品1234
酵母菌数量(个/mm31 2108201 2101 000
pH4.85.43.75

在计数前,常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计数。据表分析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___
2023-01-09更新 | 2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