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8230510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12-13高一下·黑龙江牡丹江·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作为研究对象,做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系列实验的实验现象说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B.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差异为是否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T2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细胞核中复制时所需原料、模板等均由大肠杆菌提供
D.若噬菌体DNA中某A—T碱基对被C—G碱基对替换,则DNA中嘌呤所占比例不变
2023-05-02更新 | 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菌时加入S型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得到具有荚膜的细菌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
C.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5S标记的DNA,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D.艾弗里和赫尔希采用了细菌培养、噬菌体培养、物质提取和分离等技术手段
2024-03-20更新 | 2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用微电流计测量膜电位时,要将微电流计的两极置于膜外或膜内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在观察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细胞进行解离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⑥在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不可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其DNA和蛋白质外壳
A.①②⑤⑥B.②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2018-03-29更新 | 3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