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1 题号:8681979
请回答下列与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有关的问题:
(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_______________连接。
(2)在DNA分子模型构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构建而成的DNA分子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运用的主要技术是__________.DNA分子复制时的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DNA分子解旋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研究发现有些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100个碱基对,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______个。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图为DNA分子的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构成。DNA的组成单位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
(2)图中⑥代表碱基对,碱基对形成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某DNA片段含100个碱基对,其中A有40个,那么其他3种碱基G、C、T的数目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储存于___________中。由2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片段,排列顺序最多有420种不同类型,说明DNA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某同学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 DNA分子中,碱基A和T的数量等于G和C的数量
C. DNA分子中,G—C碱基对占比越高,DNA的稳定性越强
D. 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螺旋起来,形成双螺旋结构
(4)图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某同学搭建的第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图中①〜④代表脱氧核苷酸模型间的连接部位),那么,第二个脱氧核苷酸模型与第一个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不断重复就能得到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2021-02-17更新 | 29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生态习性上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基因用A、a表示),叶片的形状有圆叶和尖叶两种类型(基因用B、b表示)。让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单位:株)。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雌性

122

0

41

0

雄性

61

59

19

21

(1)进行菠菜的杂交试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填相关字母)。
A.去雄,套袋B.不去雄,套袋
C.去雄,不套袋D.不去雄,不套袋
(2)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4)下面甲图是菠菜一个DNA分子的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某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前,准备了如表所示材料及相关连接物若干,最后成功地搭建出了一个完整DNA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600个

520个

110个

130个

120个

150个

110个

①表中不需要的材料是第_____________个,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表中材料可以组建__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结构如乙图中____________(填序号)所示,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最多含有_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该模型中最多需要代表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的连接物___________个。
2024-04-21更新 | 11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 °C时侵染大肠杆菌70 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1)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属于构建________________模型。
(2)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3)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子代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全部有/部分有/无)放射性分布。
(4)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
(6)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019-10-17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