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呼吸 >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过程 > 有氧呼吸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7 题号:8908891
下图(a)表示酵母菌体内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图(b)表示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氧气吸收量和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过程①发生在________(缺氧、氧气充足或与氧浓度无关)的条件下。
(2)图(a)过程③发生在细胞中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
(3)图(b)中乙曲线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可用图(a)中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表示。
(4)图(b)中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
(5)图(b)甲方式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________
(6)图(b)中,ab段表示________;在氧浓度为b时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________。此时若甲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消耗了A mol的葡萄糖,则乙代表的细胞呼吸方式此时消耗的葡萄糖为________mol。
18-19高二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 较难 (0.4)
【推荐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现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可通过各种作用抑制或杀灭疟原虫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
(1)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的情况,原因可能是___(单选)。
A.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B.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D.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研究发现,青蒿素可特异性破坏疟原虫的线粒体,通过影响___(单选)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增殖。
A.ATP的供应B.O2的供应
C.CO2的供应D.葡萄糖的供应

另有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对疟原虫的线粒体造成损伤,还对疟原虫有更广泛的抑制和杀灭原理,其部分机理如图1,其中血色素是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后的代谢产物之一。

(3)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主要是为了获取___(单选)。
A.血色素B.氨基酸C.青蒿素D.葡萄糖

(4)据图1推测疟原虫死亡的直接原因体现了___(单选)。
A.血红蛋白为机体输送氧气的作用
B.血色素的激活作用
C.活化青蒿素的结合作用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作用

陆续有研究发现,现有一些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了耐药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2,试管1中培养的是从青蒿素疗效不理想的患者身体中获得的疟原虫。

(5)按照现代进化理论,疟原虫进化的单位是___(单选)。
A.疟原虫个体B.疟原虫种群
C.疟原虫的基因D.疟原虫的基因型

(6)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些操作是___(多选)。
A.从试管1取样到试管2和3之前,需震荡摇匀
B.试管2和3加入的样品体积要相等
C.试管2和3的所有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D.试管2和3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7)从实验结果分析,试管___(1/2/3)的培养基中添加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青蒿素耐药性的产生是因疟原虫中K13基因发生突变所致,那么在该试管的疟原虫中,突变K13基因的频率应___(升高/降低/无显著变化)。
(8)尝试阐述试管2和试管3虫体密度变化有所差异的原因___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研究者选取南瓜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图1为幼苗细胞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能产生[H]的过程有__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2)图2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此时图1中的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过程正在进行。
(3)据图2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____℃。
(4)图2中,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2018-04-08更新 | 550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光呼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由叶绿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在光照过强或O2与CO2浓度的比值过高时,该过程加强以消耗过剩的NADPH和ATP,起到保护叶绿体的作用。平流层的臭氧(O3)可以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而对流层中O3的作用却截然相反,对作物生长是有害的。研究者以一年生“赤霞珠”葡萄盆栽苗为材料,在一定浓度的O3胁迫下,研究了外源褪黑素(MT)对葡萄叶片生理过程的影响,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指标及单位

光呼吸速率/(μmol·m-2·s-1

光合速率/(μmol·m-2·s-1

Rubisco活性/(U·L-1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mg·g-1

类胡萝卜素/(mg·g-1

对照组

5.5

16.03

160

1.56

0.60

0.36

O3胁迫组

1.2

4.37

130

1.18

0.47

0.29

MT+O3

胁迫组

2.2

9.00

150

1.35

0.52

0.35

注:O3胁迫采用O3熏蒸的方式处理,MT处理为MT溶液浇灌的方式处理。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存在光呼吸的原因在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该酶具有双重作用,在光合作用中能催化CO2的固定,在光呼吸中能催化C5与O2结合并释放CO2。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光呼吸与光合作用过程都能利用____作为原料,但光合作用能实现该物质的再生,而光呼吸是将该物质氧化分解并最终产生CO2;光呼吸与细胞有氧呼吸生理过程的相同点是____(答出2点)。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且储存在____中,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3)实验结果表明,外源MT能显著提高O3胁迫下葡萄叶片的光合速率,根据表中数据,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
(4)由表可知,相比于O3胁迫组,MT+O3胁迫组的光呼吸速率更高,据题分析,光呼吸增强的积极意义是____(答出1点)
2024-04-04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