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组成细胞的分子 >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8929428
哺乳动物细胞中可检测出1﹣2万种蛋白质,除了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多数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需正确转运和装配才能参与生命活动,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如图示细胞质基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a﹣h的2种分选方式;据图回答(数字代表物质或结构,字母表示蛋白质):

(1)填写结构名称:②_____、⑤_____
(2)关于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结构④是该细胞中产生ATP的唯一场所            B.仅结构④中含有RNA
C.结构③起储存、加工和转运物质的作用            D.物质e可能参与组成染色质
(3)a﹣h物质能用_____试剂染色,这些物质经_____(结构)分选,形成不同类型小泡运输至细胞的不同部位.g排出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
(4)物质d有催化作用,参与有氧呼吸,其主要分布在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总糖含量变化是________,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2)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图中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 d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 d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a,,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b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69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上,学名叫波巴布树。因为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它的花大而美。它的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它的根部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它的树干具有强大的储水能力。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1)与蓝藻细胞相比,猴面包树细胞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猴面包树体内的水分分为自由水和___________,后者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猴面包树种子细胞内的脂肪颗粒实验时要用到的染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以将脂肪染成___________色。
(4)材料中介绍的多糖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常见的多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材料二:某县农科所经精心研究培育出玉米新品种虹玉6号。该玉米新品种的籽粒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而且富含蛋白质。
(5)某兴趣小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虹玉6号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
请补充相关细节:
Ⅰ.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Ⅱ.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虹玉6号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Ⅲ.方法步骤: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新鲜的虹玉6号玉米籽粒组织样液2mL,乙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05更新 | 69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C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C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④若淀粉酶已失活,则试管4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022-10-28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