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8 题号:9063513
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f均为气体物质,据图分析回答。

1. 图中可表示氧气的是_______(填字母)
2. b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氧气所参与的有氧呼吸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3. 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4. 若用14C标记CO2,则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
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中知道: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μmol/h,现用红外测量仅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净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外界CO2浓度(μmol/h)

净光合量(μ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klx)

1

0.1

0.1

0.1

0.1

2

0.27

0.44

0.61

0.78


5. 从表中数据的对比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净光合量都为0.1μmo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当光照强度为2klx、净光合量为0.27μmol/h时,植物从外界吸收CO2__________μmol/h,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__________
8. 设外界CO2浓度为6.0μ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净光合量为__________μmol/h。
2013·上海·二模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产物,马铃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储存,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指________,光反应为过程Ⅱ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叶肉细胞中产生蔗糖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如果突然将太阳光照改为黄色光照,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物质B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若将马铃薯叶片处于C18O2的环境,给以正常光照,一段时间后,块茎中的淀粉会含有18O,请写出元素18O转移的路径____________(用图中相关物质及箭头表示)。
(4)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红薯,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红薯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所得红薯块根的大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定浓度的CO2和30 ℃条件下(假设细胞呼吸最适温度为30 ℃,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 ℃),测定马铃薯和红薯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光补偿点(klx)

光饱和点(klx)

CO2吸收量[mg/(100 cm2叶·h)]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 cm2叶·h)]

红薯

1

3

11

6

马铃薯

3

9

30

15


① 25 ℃条件下,测得红薯光补偿点会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 klx。
② 实验条件下,光照强度为3 klx时,红薯的真正光合速率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马铃薯的真正光合速率。
③ 据表中数据分析,红薯与马铃薯两种植物,较适合生活在弱光环境中的是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06更新 | 483次组卷
非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2】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生长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当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时形成“光斑”,如图是一株生长旺盛的人参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 (实线)和释放O2 (虚线)气体量的变化曲线,据此分析:

(1)“光斑”开始前,人参叶片细胞积累葡萄糖的速率为_______μmol/(m2•s)。光斑照射开始后,_______(光反应、暗反应)迅速增加,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可能是_______(ATP、ADP、NADPH、NADP+)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2)第40s后,“光斑”移开,但CO2吸收速率曲线持续到第60s才下降成水平状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区域I为图形abcd,区域Ⅱ为图形ade,区域Ⅲ为图形def,现已知Ⅰ+Ⅱ的面积为84,则图形Ⅱ+Ⅲ的面积为__________
(4)图中“光斑”开始前和“光斑”移开后的时间段内,CO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017-06-01更新 | 27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研究人员发现某植物的一株突变型植株,在温度适宜和大气 CO2浓度条件下,利用该植株和野生型植株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

(1)对该突变型植物和野生型植物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后,发   现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第四条色素带差异明显,说明该突变型植株缺少___(填色素名称)。若以该色素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____为横坐标,所得曲线称为吸收光谱。
(2)光合作用将_______中的O氧化为O2,并将CO2还原为____,这一系列反应需要利用光反应生成的____。若碳反应形成 12 个 3-磷酸甘油酸分子,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可以被还原成___________个三碳糖磷酸,大部分三碳糖磷酸用于生成___,以保证卡尔文循环持续稳定地进行,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磷酸运出叶绿体后大部分转变成____(填物质名称)。
(3)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出,当光强度为m时突变型植株的放氧速率比野生型植株更快,此时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产生的____消耗也更快.当光强度大于n点时,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其原因可能是____ (写出一项)。
2021-11-13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