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基因重组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2 题号:9394494
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B)和蜡质(b)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2所示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籽粒有色与籽粒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该相对性状应满足2个条件:条件1是所选相对性状________,条件2是所选相对性状_________
(2)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_________
(3)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4)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最可能是因为亲代_________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___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重组型配子。
(5)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作为C和b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选取处于________的细胞,观察到________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全球变暖引起的高温胁迫会导致农作物减产,阐明高温抗性分子机制对于培育抗高温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价值。
(1)研究表明,水稻高温抗性与T序列密切相关。欲将抗热性更强的非洲稻(C品系)中T序列所在片段转移到抗热性相对较弱的亚洲稻(W品系)中,请通过杂交的方式写出相关育种流程_____。通过上述方法筛选得到N品系,图1显示,与W品系相比,N品系_____

   

(2)T序列上存在T1和T2两个非等位基因,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分别获得了T1和T2基因敲除的W突变植株,高温处理下,T1和T2突变株的植株存活率分别显著降低和增高。两种突变株杂交后得F1,F1自交时,由于_________获得了T1和T2基因均敲除的双突变体植株。检测发现双突变体的耐热性与T2突变体相似。
(3)将T1和T2蛋白分别标记上红色、绿色荧光,常温条件下,观察到红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绿色荧光则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高温刺激后,细胞膜上的红色荧光强度减弱,细胞质基质中的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和绿色荧光发生了位置重叠。推测高温刺激后,_________
(4)T2蛋白含量偏高会破坏类囊体结构,高温条件下,N品系叶绿体中T2蛋白含量显著低于W品系。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主要有蛋白酶体降解途径(MG132为其阻断剂)和液泡降解途径(E64d为其阻断剂),图2结果表明_________

   

(5)综上所述,补充图3中A、B、C所表示的物质或结构以阐明非洲稻(C品系)抵抗高温的分子机制______
(6)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一项培育抗高温作物新品种的思路_____
2023-06-04更新 | 71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自然状态下,二倍体小茧蜂(2n=20,无 Y 染色体) 为雌蜂, 单倍体小茧蜂为雄蜂, 雄 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减数分裂 Ⅰ 时仅一极出现纺锤体从而产生一个次级精母细 胞和一个无染色体的“芽体”。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了二倍体雄蜂, 小茧蜂的 X   染色 体有三种类型(X1、X2、X3 ),含相同 X 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雄性,含不同 X 染色体的 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不考虑其他变异, 回答下列问题:
(1)单倍体小茧蜂体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单倍体小茧蜂可 形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精子,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 发生基因重组。
(2)人工培育的二倍体雄蜂有________种性染色体组成。为判断某二倍体雄蜂(甲) 的性染色体组成,研究人员将其与某雌蜂(X1X3 )交配得 F1,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若 F1中二倍体雄性与雌性的比例为 1 :1,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个人工培育的群体,雄蜂组成为 X1X1:X2X2=1:1,雌蜂组成为 X1X2:X2X3:X1X3=1 :1 :1。该群体雌雄随机交配, 所得 F1 中雄蜂与雌峰的比例约为 3 :1,由此可推知 亲本雌蜂产生的卵细胞中进行受精的大约占_________ ,其余均直接发育成雄蜂。
2023-06-13更新 | 39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玉米籽粒的种皮白色与黄色、玉米籽粒的非甜与甜、茎的高与矮、阔叶与窄叶是玉米的四对相对性状,现有四个纯系品种,甲为白种皮(aaBBCCDD)、乙为窄叶(AAbbCCDD)、丙为甜味(AABBccDD)、丁为矮茎(AABBCCdd抗倒伏),每个品种标出的性状均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且几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育种专家将甲、乙杂交得F1,F1的种子用X射线处理,F1自交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是黄粒阔叶:黄粒窄叶:白粒阔叶:白粒窄叶=5:3:3:1,研究发现F2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__的花粉不育,若将F1做模板进行测交,则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那么推测上述F1自交产生的F2中全部黄粒阔叶的植株自交,所得后代中的白粒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利用玉米的花粉可以培育出单倍体植株,是因为_______,但其单倍体往往高度不育,其原因是_____
(3)请以题干中提供的纯系为材料,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黄种皮甜味抗倒伏的纯合新品种,请写出实验思路及简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育种工作者将具有另外两对相对性状的玉米品种进行测交,发现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4:1:4:1。不考虑致死情况,仅从变异角度回答,测交后代出现此分离比的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________,具体发生的时间为____________
2018-05-21更新 | 4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