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2 题号:9643299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9]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面二孩政策直接调节的是人口的出生率
B.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应用标志重捕法
C.为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密度维持在K/2水平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应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2016-11-26更新 | 2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8年间兔种群数量“S”型增长
D.第6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
2021-12-16更新 | 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1859年,一位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在他的农场中放生了24只野兔,一个世纪之后,24只野兔的后代竟超过了6亿只,这些野兔不仅与牛羊争食牧草,还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未治理之前,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24 只野兔在一个世纪中种群数量类似“J”形增长
C.牛羊与牧草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会影响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
D.引入黏液瘤病毒控制野兔的数量,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2023-08-08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