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9749079
如图1、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绘制的图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代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一个样方(长、宽约为1 m),其中的一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形代表其他植物,则该样方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实际调查时,对处于样方界线上的蒲公英应如何计数?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往往需要取多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来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请在图3方框内画出_______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时的样方位置。
(2)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黑点代表酵母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_____ 个/mL。每次在用滴管从试管中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_______
(3)若以黑线姬鼠为调查对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获得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要使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填编号)。
①有较多的个体迁出调查区 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调查区 ③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 ④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
(4)若年初时(3)中草原上黑线姬鼠有10 000只,年末时有11 000只,其中新出生的为2 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_,种群数量只增加了1 000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美国白蛾原产美洲,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从1979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深受其害,白蛾食性广泛,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等,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图是我国科学家对美国白蛾做的相关实验,对新侵入一段时间的美国白蛾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进行防治。
   
(1)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白蛾呈类似J型的增长,分析造成这一增长现象的具体原因:______。该增长过程中增长率______(填“增大”、“不变”、“减小”),并且没有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
(2)我国科学家利用______防治的技术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NPV和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美国白蛾具有趋光性,可以用黑光灯进行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3)2009年到2011年,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又再一次增加,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该过程属于_____反馈调节(填“正”或“负”)。
2023-06-21更新 | 12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捕食会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温室模拟地球气候变暖,以大、小两种蜘蛛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捕食者的捕食发生了相关变化。
(1)蜘蛛是一种肉食性节肢动物,它与杂食性、植食性昆虫以及植物通过____形成食物链(网),成为生态系统行使主要功能的途径。调查某些种类蜘蛛的种群密度时不宜采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
(2)实验在两个温室中进行,其中一个温度适宜且恒定,另一个温度较高以模拟气候变暖,每个温室中有大、小两个不同物种的蜘蛛及其猎物。其中,大型昆虫多为肉食性,小型昆虫多取食禾本科植物,中型昆虫多为杂食性。研究人员统计了不同年份相关数据,结果如图1及图2。

①据图1可知,变暖导致大、小蜘蛛所结蛛网网孔尺寸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
②结合图2结果,推测高温环境下,___________,因而大蜘蛛蛛网网孔大小发生相应变化,以获得足够的猎物。
(3)蛛网网孔越大,结网吐丝量越低。小蜘蛛的蛛网网孔大小随环境变暖所发生的变化,与高温下温室内生物群落的多种因素有关。综合上述信息,结合猎物的变化,对此进行合理解释:环境温度变暖,禾本科植物占优势,___________,减少结网捕食的能量代价,利于生存;另一方面,中型昆虫营养丰富,口感更佳,也获得了小蜘蛛的偏爱。
(4)据文中信息,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造成的影响可能有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植食性昆虫数量改变   b.大型昆虫具有生存优势   c.昆虫等节肢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均不变化   d.捕食者食物的种类及比例发生变化   e.大、小蜘蛛的生态位重叠加剧
2024-06-13更新 | 3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湖泊由于受周围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导致该湖泊水质变差,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河蚬以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使水质变清。科研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实验以研究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结果如图所示(注:TN、TP分别表示水体总氮和总磷量)。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过度排放使该湖泊生态失衡的原因是____(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分析)。
(2)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后,蓝细菌和____等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调查蓝细菌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____的方法。
(3)河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4)治理后,该湖泊水质得以恢复,水清鱼肥,不仅能涵养水源,还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价值。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之和。
2024-05-05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