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0 题号:9816153
为保护动物Y及其栖息地,国家在当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获取了某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后,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
(2)对该自然保护区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有73种,主要在灌木中生活的鸟类有42种,主要在草原中生活的鸟类有24种。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种数远多于主要在灌木和草原中生活的鸟类种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区内动物Y种群(假设该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的能量流动如下表所示。动物Y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个体数量则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方面分析,原因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abcd

(4)该生态系统中,动物P能依据动物Q留下的气味猎捕动物Q,动物Q也同样能够依据动物P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在P与Q之间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对“水华”的爆发起到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2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30更新 | 956次组卷
【推荐2】飞播是将适宜当地环境的草种或树种由飞机撒播,对宜播地进行封闭管护直至植被恢复的措施,以达到防沙治沙的目的。毛乌素沙漠是我国最早开始飞播治沙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地区之一,植物多样性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形成不同的演替序列。研究表明:飞播恢复下的毛乌素沙漠植物群落分为三个演替阶段:固沙先锋物种群落(雾冰藜、猪毛菜等)、沙生植物为主的杂草类群落(拂子茅、无芒隐子草等)、中生植物为主的杂草类群落(草地凤毛菊、猪毛蒿等)。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从毛乌素沙漠中选取32个沙丘样地,进行封闭管护直至植被恢复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飞播等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
(2)该群落演替与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区别在于该群落演替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随着治理时间的延长,群落物种组成从固沙先锋物种变化到具有耐旱性质的杂草类群落,统计群落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会影响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024-05-07更新 | 4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科学放牧能充分利用草原的资源,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研究人员调查了短期内不同强度的放牧对某草原相关特性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已知大针茅和多根葱等属于该草原的优势种,是适口性较好的牧草;冰草和冷蒿是适口性较差的牧草。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区

草群丰富度/种

草群高度/cm

草群密度/(株·m-2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碳含量/(g·kg-1

不放牧区

22

14.1

305.4

16.46

29.52

轻度放牧

23

9.6

324.8

14.83

30.45

中度放牧

25

9.3

329.1

11.34

28.68

重度放牧

18

7.2

254.5

10.56

26.42

(1)过度放牧可能会使草原群落的________发生变化,导致草原群落发生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
(2)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会提高草原群落的丰富度,而重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群落的丰富度。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度放牧使草原草群的________降低,导致地上生物量(有机物重量)减少,从而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4)以上是围绕短期放牧开展的研究,长期放牧可能会加剧牧区水土流失。对于放牧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提出一个合理的保护植被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