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1-08 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逻辑与思维

一、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

2023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就抓实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

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要弘扬清廉之风,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要按照“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建好护栏。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抓实“以学正风”对强党性、促党风的作用。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起步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结合材料并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10-16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三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形成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为了将万里风沙线变为“绿色长城”,“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封沙育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1978年到2020年,从一期到五期,“三北”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单纯的营造林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实现了由防护林体系向绿色生态屏障转变。2021年至2030年,“三北”工程进入六期工程建设期,“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仍在继续。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三北”工程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二、判断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判断题 | 容易(0.94)
4. “对大自然我们要有敬畏感,要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件事抓好,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观点是基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      )
2024-01-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判断题 | 容易(0.94)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要求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五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内蒙古谱写新篇章需要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带领人民团结奋斗。(      )
2024-01-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判断题 | 容易(0.94)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说明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
2024-01-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三、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芒种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防沙治沙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探索永续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三北”等防沙治沙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分析说明类)

四、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表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讲过的一些温暖话语。
2014年1月,在内蒙古调研时的讲话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2016年7月,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是要让老百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2022年新年贺词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这些话语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们(     
①深刻把握了我国历史发展大势
②体现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③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信心
④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搞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对得起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下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所交代。对大自然我们要有敬畏感,要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件事抓好,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19更新 | 63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2023年6月,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他指出:“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该推理属于(     
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必然肯定后件
B.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必然可以肯定后件
C.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必然可以肯定前件
D.必要条件假打推理-----肯定后件,必然可以肯定前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2023年6月,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他指出:“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成立的是(     
A.如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类重大生态工程就能干成
B.若此类重大生态工程没有建成,则一定没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可以建成此类重大生态工程
D.除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此类重大生态工程不可能建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多次对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五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内蒙古要谱写新篇章需要(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②自治区党委依法行使自治权,带领人民团结奋斗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3-07-25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材料表明(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的具体的联系
②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五、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起步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结合材料并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所体现的辩证思维。
(3)有人认为,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已经过时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写一篇短评批驳该观点。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200字左右。
2023-07-26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4地2022-2023学年新高三下学期7月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尊重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难、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提到了感人至深的“三北精神”,充分肯定了40多年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让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惊艳世界。


(2)结合材料,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如何通过弘扬“三北精神”让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惊艳世界。
2023-07-12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5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某地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扎实开展以下民族工作: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民族进步教育基地,讲好“我身边的民族进步故事”;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开展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该地开展以上民族工作的必要性。
2023-08-31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政治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时事政治、逻辑与思维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主观题
7
判断题
3
单选题
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与法治
2
哲学与文化
3
时事政治
2,5,6,7,9
4
逻辑与思维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主观题
10.65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要求材料分析题
20.65意识活动的特征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习主席国内考察调研材料分析题
30.65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材料分析题
70.6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习主席国内考察调研材料分析题
140.65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开放性试题
150.6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意识活动的特征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材料分析题
160.65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材料分析题
二、判断题
40.9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0.94民族自治机关  习主席国内考察调研
60.94联系的客观性  习主席国内考察调研
三、单选题
80.6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单题
90.6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习主席国内考察调研单题
100.85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办法单题
110.65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办法单题
120.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团结   自治权单题
130.65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