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01845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5G”是指第五代无线通信网络。由于在数据传输速度、容量和数据传输延迟方面的优势,5G将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主要大国战略博弈的焦点。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中国移动等4家电信运营商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无论是5G的商用推广,还是未来向6G发展,都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是一种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活动,要宽容失败,允许和鼓励试错,以释放创新空间、激发创新活力。

材料二:1G、2G先后由美国、欧洲主导,中国技术几乎空白,只能遥遥相望。2000年,3G标准正式公布,中国提交的TD-SCDMA成为三大国际标准之一。在商业化上,虽然中国比欧美晚了8年,但已经能够紧随其后。4G时代,中国不仅主导了TD-LTE成为国际主流标准,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实现了与世界同行。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不负众望,在标准制定、前沿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实践等领域全面崛起,站在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最前列。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科技创新“要宽容失败,允许和鼓励试错”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是如何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定位住房功能。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地产发展的长期定位,混淆了住房的投资与消费属性。实践表明,住房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住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话非常通俗,但却是一条真理,一条铁律,违背了真理、铁律,必定会有恶果,特别是像住房这样一种重要的民生产品,如果定位错了,严重偏离了发展方向,一定会导致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经济长期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1)“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是中央立足国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科学再定位。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东海起航线: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武王就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把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宋代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设置市舶司向日本出口丝绸,明代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南海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进行贸易交换,中国丝绸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2)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17-06-10更新 | 9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年来,“八八战略”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生动实践的新境界。

材料一   当年,进入新世纪的浙江,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系统提出“八八战略”,为浙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八八战略”是对浙江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和高度概括。20多年来,浙江省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坚持规划引领,不断破解资源要素发展瓶颈,促进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八八战略”既是浙江的,也是全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没有囿于浙江一省,也没有着眼于一时来谋划,而是基于全国和全球视野,以及长期的时间线来谋划发展浙江。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说明“八八战略”对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八八战略”为什么既是浙江的,也是全国的。
2024-04-03更新 | 289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哲学的学习,是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某班同学围绕“我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开展探究。
(1)有同学表示,自己还没有想过以后的职业规划。从哲学角度看,想过与没想过对一个人有什么不同?
讨论中,有两位同学说出了这样的想法:
同学1:我想从事IT行业,因为我觉得大数据现在挺火的。
同学2:本来没想好做什么,刚才有两位同学都说想做医生去帮助那些无助的病人,那我也想做医生。
(2)“需要理性,要有智慧。请任选一位同学的观点,运用辩证思维加以点评。
2018-01-21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